英国“汉语热”持续升温
“我很喜欢美食,我还会说与食物相关的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这是全英第十五届中文教育年会上,八年级学生阿伦·皮莱所作的一番自我介绍,惹得在场的所有人哈哈大笑。今年,共有来自英国、爱尔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主流学校的近300名教师参加了本届年会,共同探讨中文教学经验和未来发展。
今年会议主题是“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我们需要以开放和求知的心态,去了解其他国家的中文教育情况,但是在本地的中文教学中也需要注重符合本地学校、学生和老师的特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孔子学院(以下简称IOE孔院)外方院长杜可歆这样解释今年的主题,“中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是确保持续学习的关键,而这些动力来源于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
眼下,英国“汉语热”持续升温。英国不仅是欧洲开设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也是中文教育水平最好的国家之一。2016年,英国教育部出资推出了“中文培优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到2020年培养5000个汉语达到流利水平的学生。目前,全英共有1400多个学生在中文培优项目的框架下学习,2017—2018学年,英国有37所参与中文培优项目的学校,2018—2019学年增加到60所,据IOE孔院介绍,目前许多学校都对项目感兴趣,希望能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系统、优质的中文教育。
根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全英共有孔子学院29所,孔子课堂148所,在英三大皇家领地(根西岛、泽西岛和马恩岛)都设有汉语教学机构和人员。目前,英国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私立学校开设汉语课堂的比例已经达到45%。从IOE孔院提供的图表也可以看出,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分布从最开始集中在伦敦地区,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
英国对汉语的接纳程度高、学习热情高,与中英两国日益密切的经贸和人文交流步伐高度一致,特别是得益于近年来两国在教育合作方面的深入发展。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夏建辉表示:“中英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和语言教学方面的教育交流,目前双方已建立完备的双向交流机制,涵盖了从中小学、大学到科研创新等层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他还谈到,语言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两国的相互尊重和彼此了解,在促进合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政府层面的积极推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吸引着同样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英国人,不少学生最初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继而走上学习中文之路。此外,英国属于移民国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接触到许多外语,同时会说两三门语言的人也并不少见,英国社会的多语言环境也为中文教育在当地开花结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未来,像阿伦一样能够流利地说出中文绕口令的英国人将会越来越多。
(本报伦敦6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7日 2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