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智慧开创南极治理新时代

2018年06月16日13:0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樊海旭)  6月,对于中国的南极事业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月份。1984年6月,国家海洋局、南极委、国家科委、海军和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交的《关于中国首次组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的请示》正式获得批准,由此开启了中国正式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历程。34年来,中国的南极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辉煌成就。6月12日下午,“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南极与中国”研讨会暨《新时代中国的南极战略:基于实地调研的思考与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人大重阳研究院举行,与会专家就报告涉及的我国南极科考与未来南极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需要催生全新的“南极观”,用全球治理的视角思考中国、南极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深入参与南极治理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当前南极治理体系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专家们指出,当前南极治理体系存在着若干不稳定因素,也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南极条约签订之前的领土主权声索并未被禁止,只是被冻结。1908年,英国宣布对包括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其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挪威六国先后对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到本世纪40年代,上述七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美国、前苏联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

虽然条约禁止新的领土主张,但不少国家都蠢蠢欲动,在领土主张方面不断更新着自身诉求。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部分国家对南极的领土主张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目前已有7个国家提交了关于南极外大陆架的划界案,其主张的划界方案彼此冲突。

另外,南极条约允许以和平目的使用军事人员和设施,专家指出,南极“军事化”的潜在风险切实存在。部分国家在南极的考察站日趋军民两用化,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博金(Anthony Bergin)认为,一旦其军民用途发生转换,在未来几十年中,世界主要大国甚至有可能在南极爆发军事冲突。

值得关注的是,南极资源商业利用领域呈扩大化趋势,尤其是南极旅游不断升温,加强南极旅游管理已成当务之急。2017年夏季,南极洲接待了近4.4万游客,而在1995或1996年的同一时期,游客数仅为9000人。

中国近年来赴南极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然而,南极治理体系中缺乏规范旅游的相关机制,基本全部照搬IAATO相关规程的南极治理体系已经饱受质疑。 

用中国智慧、大国担当开创南极治理新时代

专家们认为,当前南极治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实际上是现今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困境的缩影。作为新型大国,中国需要超脱既有的对抗的、等级森严的治理逻辑,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指引下,推动南极治理体系向着更合理高效、更开放公平的方向发展。

专家们建言,面对南极资源商业化利用规模扩大这一趋势,中国一方面需要加强国内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科考、旅游等人类活动进行细致地规范;对中国企业进入南极旅游产业进行方向正确的引导,将人类对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从制度层面为中国公民在南极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中国还应该在国际层面上尽早推动南极条约体系中关于南极旅游管理机制的建立,通过完善南极条约体系维护其稳定。

同时,专家们指出,中国还需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升参与能力和水平。建立具备跨部门协调动员力的南极事务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最后,专家们强调,提升南极治理参与能力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包括专家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等。加强人才培养并委以重任,对提升中国在南极治理体系的制度性话语权意义重大。

(责编:蔡雪斌(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