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举行

2018年06月09日15:2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南京6月8日电 (记者 张烁)6月8日,第八届东亚考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九州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寻东亚文明。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良仁主持。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东亚考古学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印地安纳大学教授Francis Allard,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先后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美好祝愿。

吕建代表南京大学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他指出,东亚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在东亚考古研究中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打造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彰显了中国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的开放态度,推动了各国文明互鉴,增进了各国人民友谊交流。吕建表示,南京大学始终将文化传承作为办学的重要使命,不断加强考古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尝试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次会议聚焦东亚考古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对推进东亚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Francis Allard介绍了东亚考古学会的发展历史。他强调,学会不仅是考古学家合作交流的平台,也是向世界展示东亚考古魅力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增进中国学者对学会的了解,学会也将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者科研工作的支持。

刘曙光指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受到了国际考古学界的深刻影响,中外合作是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共同开展多项研究项目,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水平。

贺云翱认为,考古学关注先民遗迹,为当代人谋福祉,让人们能够感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关联。

张生回顾了南大考古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主旨演讲环节,牛津大学Jessica Rawson教授分析了青铜器、玉器等中国墓葬出土器物的形状、组合方式、用途,以及它们与古代中国权力秩序的关联;九州大学宫本一夫教授阐述了关于弥生时代的起始年代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曾国史和古代音乐的新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介绍了良渚古城研究的新进展。他们还就各自的演讲内容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据悉,东亚考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起始于1996年,旨在加强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考古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促进东亚地区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2008年,东亚考古学国际学术会议走进北京,这是该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办。本次大会为期4天,与会学者们将围绕古代农业起源与农耕文明、古代东亚奢侈品生产、游牧民族迁徙与融合、古丝绸之路交流等话题以及史前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古代冶金、玉器和陶瓷研究等内容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在此期间,南京大学还将安排2场国内外一流期刊编辑与学者交流,探讨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方法。

(责编:刘茹霞(实习生)、樊海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