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德法两国领导人一周之内相继访问俄罗斯

俄罗斯与欧盟关系趋向回暖(国际视点)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晓东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任  彦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  强
2018年05月25日04: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5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与到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索契举行了工作会晤,双方就伊核协议前途、叙利亚局势、推进“北溪—2”输气项目等广泛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德法领导人在一周之内相继访问俄罗斯,显示俄欧关系的“坚冰”有望消融。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在伊核协议和钢铝关税问题上均对美国展现强硬姿态,在美欧关系裂痕加大的背景下,欧盟和俄罗斯都展现出改善双边关系的强烈意愿。

  

  俄欧在维护伊核协议问题上持共同立场

  24日下午,马克龙同普京在圣彼得堡芬兰湾海岸的康斯坦丁宫举行会谈。次日,马克龙还将作为贵宾出席第二十二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马克龙在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愿意同普京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一系列双边及国际问题展开实质性交流,“我希望与普京总统进行战略性和历史性的对话,力争达成共识。”据悉,马克龙重点就叙利亚局势和伊核协议这两项议题同普京展开对话,尽早为结束叙利亚内战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同时为挽救伊核协议作外交努力,寻求俄罗斯的支持。

  5月18日,普京与默克尔在索契市会晤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俄德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仍存在观点分歧,但两国领导人经常性的接触是必要和有益的。伊核协议也是这次俄德领导人会晤的重要议题,两国领导人重申对伊核协议的承诺,并表示将努力维持伊核协议。

  前不久,德法领导人相继访问美国,劝说特朗普尊重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达成的伊核协议,并遵守国际贸易自由化规则,但最终都“折戟而返”。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中,马克龙呼吁支持构建新型多边主义,他同时还对经济全球化予以肯定。美国媒体评论认为,马克龙的演讲,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直白抵制。法新社的评论称,为了防止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在中东地区的破坏性影响,欧盟必须与俄罗斯以及其他签署伊核协议的国家携手拯救该协议。

  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默克尔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美国“退群”的不满,指责美国的决定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害,这一举措令人非常担忧和遗憾。德国作为伊朗主要投资国,占欧盟对伊投资总额的六成,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对欧盟和德国经济造成伤害,因此俄欧在维护伊核协议上持共同立场。

  欧盟对俄罗斯的相关制裁开始有所松动

  在俄德领导人会晤中,双方还就推进“北溪—2”项目进行了讨论。普京说,“北溪—2”项目不仅可以向德国供应天然气,还可以向欧洲其他国家供应。“北溪—2”项目旨在铺设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预计每年可向德国输气550亿立方米,满足欧洲10%的天然气需求。去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法国、荷兰、奥地利、德国多家能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进这一项目。

  俄罗斯《观点报》评论认为,即便是象征性的改善对俄关系,也将极大增加欧盟与美国打交道时的外交腾挪空间。现在欧洲与美国在伊核协议、钢铝关税问题上处于撕裂的边缘。如果欧盟在这些问题上继续退让的话,失去的不仅仅是与伊朗及俄罗斯业已签署的商业合同,还有国际社会对于欧盟的信任。文章认为,德法两个欧盟国家领导人相继访俄,这对于俄欧关系而言无疑是一个改善的良机。

  俄罗斯政治学家尼基塔·伊萨耶夫在《共青团真理报》专栏文章中写道,不仅是德国、法国,欧盟一些国家日前也开始在制裁俄罗斯方面有所松动。如意大利联合政府组阁协议中包含取消对俄制裁条款,奥地利等众多中东欧国家没有参与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外交战”,并反对任何扩大对俄制裁举措。伊萨耶夫认为,当前欧盟期待改善同俄罗斯关系,俄罗斯应对此予以回应。

  美国因素为俄欧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俄罗斯政治评论网表示,德法领导人相继访问俄罗斯是欧盟与俄加强接触的体现。这种接触很大程度上与美欧“渐行渐远”密切相关,最近跨大西洋关系因伊核协议、贸易争端开始趋于紧张。

  此外,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德法两国在欧盟的地位得到提升,对于欧盟的内政外交将发挥更大影响力。分析普遍认为,德法两国领导人相继访问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欧盟对俄罗斯的外交向现实主义回归,但这种转变并不是因为俄欧之间的分歧得到弥合,而是因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让俄欧日益走近。彭博社24日评论称,虽然欧洲国家同俄罗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只能使欧洲盟友向俄罗斯靠拢。

  有分析称,美国因素为俄欧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俄欧关系在德法领导人访问俄罗斯之后有望从目前的“冰冷”状态趋向回暖。法新社报道称,马克龙对俄罗斯的访问,标志着欧俄关系从历史最低点开始升温,但双方的根本分歧还会继续制约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本报莫斯科、布鲁塞尔、柏林5月2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5日 21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