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中华传统礼仪与国家形象论坛在京举行

2018年04月28日09: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中华传统礼仪与国家形象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4月27日电 4月26日,中华传统礼仪与国家形象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举行,论坛是清华大学一〇七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论坛上还进行了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复原的“乡射礼”和“传统礼容”展演,并同步展出了礼学中心复原的士冠礼玄端和爵弁服,以及先秦时期士族婚礼迎亲的复原马车。

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邀请了中国礼学研究领域以及国家形象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华传统礼仪与国家形象传播问题,旨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研讨传统礼仪对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重塑中华传统礼仪在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建礼仪之邦,提升国家形象。

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曹玮分别作了《礼乐兼修与中华形象》和《先秦时期的国家祭祀》的主旨演讲,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和古代祭祀器物层面挖掘古代礼仪文化的当代意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臧迎春作题为《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中国传统文人服饰研究》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女士从《国家形象与文化礼仪》角度作了主题发言,阐述了文化礼仪符号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的学生和志愿者们现场展示了礼学中心精心考证、复原的中华传统礼仪。“乡射礼”展演展示了流行于先秦时期在州立学校中举行的射箭活动,展现了古代射礼涵养心性、提升道德的作用。“中华传统礼容”展演展示了古代人们坐立行走、授受等行为活动的礼仪规范,展现了古人谦谦君子的文雅风范。

会后,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彭教授眼中,所谓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社会的有序运作正需要这些理性化的规则。礼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古典礼学著作的研读和研究,彭老师遗憾地表示,现在研究这些经典的人寥寥无几,“能够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把它复原出来,搞明白礼的内涵意义,对于礼的传播和社会重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传统礼仪经典著作,从中挖掘线索复原传统礼仪,继而努力推动重建当代社会的日常礼仪,中心还通过经学经典研读,古代文字古代器物的考查和各地的实践考察,努力培养一批礼学青年人才。

彭林教授带领礼学中心师生努力挖掘中华传统礼仪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更多方式把中国礼仪传承并推广出去。中国优秀的礼乐文化不仅可以加强我国文化建设,还可以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我们希望中华传统礼仪可以走进中小学课堂,培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希望以后国家对外活动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传统礼仪接待外宾,让外国人可以感受中国独特的文明。

说起自己的学术心愿,彭老师讲到,中国是礼仪之邦,钱穆先生曾把中国文化归结为“礼”。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礼,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是追求内心道德和外在行为的统一。传统礼学文化是构建国家形象的最好抓手,代表了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一面。在彭教授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这坛老酒一定会香飘万里,展现独有的中国魅力与国家形象。

此次论坛互动,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文化参赞贾建新,钱穆先生之子、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钱逊,也受邀参加并作开幕式致辞。当天,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锋,《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戴贵江等特邀嘉宾,校友和留学生代表及校内师生等共15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赵嘉伟)

(责编:刘茹霞(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