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沙漠中的一抹绿

尤  铭
2018年04月01日04: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走在阿尔及利亚的街上,常常可以闻到绿茶的清香,无需仔细找寻,便会看到街边很多卖茶汤的小店。一杯茶价格合人民币不到一元,还赠送几颗花生豆。喝上一口,初觉甜得腻人,细细一品有股清爽的薄荷味,若不是当地人介绍,我无论如何也猜不到这竟是中国绿茶所沏。

  阿尔及利亚人喝绿茶的历史并不长,短短200余年的时间就使绿茶成为当地最受喜爱的饮料之一。在当地,人们通常会将大量的绿茶和薄荷叶一起煮,然后加糖来中和茶的苦涩,最后端上桌的那一小杯,茶味之浓,和意式特浓咖啡有些相近。再配上传统的糕点一起享用,这对当地人来说就是一种很享受的生活。

  事实上,阿尔及利亚的绿茶都来自中国,主要是珍眉、珠茶和秀眉等品种,每年进口量1万余吨。虽然阿尔及利亚人都喝薄荷绿茶,可住在海边的居民却常说,要喝最好的茶,还得去南方。

  那里的南方当然不是中国人印象中的江南,阿尔及利亚的南方没有朦胧烟雨,没有莺啼燕语,有的只是茫茫的黄沙。沙漠里虽然不发达,却也少了拥挤和焦虑这样的“大城市病”,因此沙漠居民有更多时间慢慢煮茶品茗。

  天不太热的时候,赶路的旅人会找片柽柳树林,在树荫下吃午饭。微风习习,树影摇曳,干涸的土地上还绽放着些许野花。吃完饭,他们会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口袋中拿出金属茶具,找几块石头围成灶,就地生火煮茶。在煮茶与喝茶之间有一道关键工序,就是制造“慕斯”,这是北非茶艺的精髓。所谓“慕斯”,就是在茶汤上漂着一层泡沫,能否在茶杯里打出厚厚的泡沫,是对泡茶人手艺精湛程度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在撒哈拉沙漠里,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泡的茶,玻璃樽里茶水浅浅一层,大半杯都是“慕斯”,这就是阿尔及利亚人追求的泡茶极品。

  制造“慕斯”的技艺并不简单。泡茶人会把茶壶高高举起,让茶水从高处“砸”进一个大杯,高浓度的茶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便会产生许多气泡,再慢慢地把茶杯中的汤水倒回壶里,把泡沫留在杯中。这样反复几次,杯子里的泡沫就丰富起来,最后把大杯中的“慕斯”分到小玻璃杯里,然后注入小半杯茶水,一杯撒哈拉风味的薄荷茶才算完成。虽然端到客人手里时茶已经温吞,堆起的丰富泡沫却让人觉得很是香甜。的确,茶与空气接触越多,苦涩的味道就会越淡,加之有薄荷调味,茶之甘就愈加明显。另一方面,撒哈拉薄荷茶,茶多水少,丰富的泡沫还能化解不少茶的涩味。其实,这和中国唐宋时期的抹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抹茶就需要用茶筅来回刷搅茶汤,使之拌入大量空气,以形成浓厚的泡沫。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说的就是茶汤上的泡沫。

  到了盛夏,撒哈拉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热浪一阵高过一阵。白天人们都尽量待在室内,太阳落山后大家才会出门活动。满天繁星下,人们开始煮茶,垫子一铺,随意或坐或躺,不用酒过三巡,就着一杯茶,各种奇闻逸事、谈资笑料成了大家当晚最惬意的娱乐活动。要是再来一把水烟壶就更妙,你一口我一口,就像中国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活。

  不同的民族、迥异的饮食习惯、多元的文化传统造就了阿尔及利亚独特的烹茶方式。当地气候炎热,薄荷绿茶能清火解暑,加糖还可补充高热环境中的能量流失。要是没糖,这茶还真是喝不下。有一次我在街边咖啡馆点了一杯茶,老板十分亲切地询问是否加糖。我很犹豫,于是老板周到地为我准备了无糖的茶,将砂糖摆在一边。我尝了一口,茶汤又苦又涩,就连薄荷的清香也变成了风油精般的味道。看来,北非的薄荷绿茶还真是应该按北非的喝法来享用。

  

  电子信箱:rmrbgjfk@163.com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1日 07 版)
(责编:王仁宏、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