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法合作“相向而行”

——专访法国环保与交通运输部高级顾问、法中交通事务协议负责人罗天诺

2018年03月06日08:18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巴黎3月6日电 (记者 葛文博)近日,法国环保与交通运输部高级顾问、法中交通事务协议负责人罗天诺(Michel Rostagnat,以下简称罗)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访谈中,罗天诺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感情及对中法合作的分析。

记者:您中文说得很棒,您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

罗:我在学生时代就接触了中国留学生,自那时起就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充满了好奇,这个陌生的国度令我充满向往。2012年我和爱人第一次去中国旅游,是我与中国的近距离接触,中国人的亲切、热情、幽默感令我印象深刻。另外,我是里昂人,里昂是丝绸之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上世纪20年代那里建成了中法大学,培养了邓小平等一批中国革命家。这些历史关联也令我对中国天生抱持着亲切和向往。

记者:您提到了丝绸之路,那么您如何看待今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罗:“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伟大倡议,其互利共赢的理念可谓顺应民心。该倡议由一系列具体的计划组成,对整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大有裨益。它体现了中国的全球眼光和长远眼光,这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人类很久没有如此伟大的构想了。我期待看到中国这条大龙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小龙们一起腾飞。

相反,西方对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更多是一种“施舍”,只是让非洲等地“存活”下来而已,并不真正地关心其发展。然而中国是真正地在做生意,一起赚钱。我曾和很多非洲同行聊过“一带一路”倡议,他们的原话是“我们爱法国、爱欧洲、爱西方,但是只有跟中国合作我们才将工业发展起来,将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一带一路”倡议究竟怎么样,由此可见。当然,我认为这一倡议不是中国一己之力能做成的,它需要更多伙伴共同建设。法国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比如在非洲,尤其是非洲法语区国家,那里说法语、用法语思维、用法语互联网域名,为中法在非开展第三方合作提供了理想条件。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您自己所从事促进中法合作的工作呢?

罗:我目前是法中交通事务协议负责人,和中国交通部对接,通过研讨会等方式探讨两国交通事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去年曾赴同济大学做关于法国出行能力建设的讲座。法国的问题是如共享单车等的软技术欠缺,影响了法国的出行能力建设。而中国现在在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间交通运输能力建设,在这方面已走在前面,在大数据、移动支付等领域建设上也更加领先。

记者:您是交通领域内的专家,您如何评价中国这方面的技术创新?

罗:我曾访问一些中国初创企业,发现他们很有想象力,这颠覆了我对中国人只会一味服从、埋头苦做工的刻板印象,我发现中国的年轻人是创新一代。都说法国是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的天堂,但实际上,法国的银行不向这些企业贷款帮助,反观中国,大公司带动小公司成长的体系已经建立,促进了中国的创造创新。

记者:中法目前在交通合作上有哪些共同追求,还面临什么难题?

罗:我们和中国的同行们一起研究航运和铁路的更新、城市交通规划及物流建设。中国对资源和粮食的运输最为关心,尤其是海上运输,凸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但是海运是污染大户,如何降低包括海运在内的污染,也是中法交流的重点。对于法国来说,经济永远是出发点,中国有降低海运污染的诉求,拥有大量重工业城市治污的需要,现在正着手集中力量解决污染问题。而法国相关产业发达,技术领先,相关合作能替中国解决问题的同时为法国带来经济利益,是互利共赢的体现。

法国文化有一个弱点,就是过于自信,法国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对同外国合作不够“感冒”,导致在同中国的合作方面落在了英美德等国后面。但是现在法国人“清醒”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将为他们提供“机会”,中国有我们没有的智慧,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法在交通领域的竞争?

罗:竞争当然是有的,但是中法技术各有优势,法国在雷达等设备技术上具备优势,中国在整车、大数据等方面优势明显。不过我们两国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

记者:您对中法两国合作有什么建议?

罗:正如“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互利共赢一样,中法应该“相向而行”。我建议中国企业来到法国多雇佣熟悉法国事务的人帮他们落地,了解法国的法律、文化等,同时注重对本地就业岗位的保护。我个人非常欢迎年初马克龙总统访华取得的一系列经济合作成果,它帮助了法国的农民致富。我个人对中国在法国收购港口的潜在动向表示欢迎,我认为,只要能提高法国的就业,帮助法国人致富,就是好的经济行为。我将继续努力和中国相关部门建立紧密关系,寻找新的合作领域,为两国合作添砖加瓦。

(责编:燕勐、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