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自由贸易-美国与欧洲的分歧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家西尔维·马特丽 (Sylvie Matelly)
2018年02月26日10:3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自由贸易-美国与欧洲的分歧

自由贸易目前仍更多地是一种概念而非现实,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常出现矛盾和反复。

这个停留在经济理论层面的概念认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贸易自由带来的状况将总体优于各种限制导致的结果。这个概念不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被视为自由贸易理论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对曾对此有所怀疑。确实,在19世纪初,他更多地是在抨击经济开放,因为他注意到葡萄牙小麦在英国市场上的竞争导致英国特别是英国的贵族和地主的破产。但在1815年,通过对比较优势的定义,他得出结论认为贸易是有好处的,因为增加竞争,将会降低穷人获取基本消费品的价格。

同样,在二战结束后也出现了对自由贸易态度的反复。经济和贸易的开放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丰衣足食,体面地生活,之后有能力买房买车,休闲度假等。但是,自由贸易同时也让世界重新洗牌,使得新兴国家先是在世界市场上,之后在国际关系中得以崛起。除此之外,开放也打破了国家内部的平衡。国际竞争摧毁了一些行业,造成失业现象,一些地区被击垮,从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对物质化和开放不满的声音,并将其归咎为70多年来,经济开放不断扩大促使各经济体日益融合的“全球化”。

在此背景下,2008年11月,在雷曼兄弟破产几周之后,世界上各大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会晤。他们所达成唯一共识,要尽一切努力避免奉行保护主义的自我封闭政策,以避免危机加剧,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1929年大萧条的教训清晰地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封闭和保护主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推动自由贸易并非新鲜事物,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目的。

但是,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联合声明却倾向认为,全球化在当时已不再是必然要求,之后的几年里,对常被认为是“极端自由主义”模式的争议甚嚣尘上,也产生了一些如特朗普观点鲜明的领导人,在很多国家,公开自称保护主义的政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起,就从国际自由贸易中受益。欧洲和美国都低估了中国入世对世界市场、影响力和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直到2017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人们才确信,世界上依然有很多国家希望行动起来,支持开放和自由贸易。

欧洲人同样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但美国、欧洲和中国三方的立场有很大区别,对自由贸易的期待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对欧洲来说,自由贸易是其长期希望达成的理想,开放应当使欧洲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欧洲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创建单一市场,对欧洲人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机会,在国际竞争中也是一大优势。英国人对此一度怀疑,甚至拒绝加入欧元区,而在“英国脱欧”成为现实以及其未来效应逐渐显现之时,他们才感到疼痛。欧洲从全球化中受益,因为欧洲实现了重大贸易顺差。这种顺差主要由以德国为首的北欧国家推动形成,确实存在不完美之处,因此需要调整适应,让大多数人受益。这正是欧盟努力的方向,表达了愿推动更加包容性增长的决心,从而强化已经非常发达的社会模式。与一种固有的成见不同的是,这种社会模式似乎不会影响企业面对国际竞争者的竞争力。相反,这种模式甚至能够对某一时期中不再符合职业素质要求的劳动力进行培训,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一种优势。

而美国则更似机会主义者,它对低附加值的进口开放,从而获得更多地消费机会。尽管如此,美国却低估了严格控制进口性质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难度。美国与欧洲的不同,在于选择了逐渐放弃社会开支,以给企业更多的操作空间。但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仍非常巨大,在未来几年中也几乎不可能改善,因此反对自由贸易的呼声也一直颇为强大。

面对美欧的不同诉求、不同利益,中国如何应对并推动自由贸易,是我作为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人民网驻法国记者葛文博译)

(责编:燕勐、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