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该是“心灵的孤岛”(环球走笔)
近期英国有关孤独人口的一组数据,引发全球关注和讨论。据统计,英国6600万人口中,有900万人常常感到孤独,被首相特雷莎·梅称为“现代生活的悲哀现实”。为此,特雷莎·梅不得不任命英国首位负责处理孤独问题的大臣。
美国作家亨利·米勒曾抱怨:“纽约总是使我感到孤独,如同困在笼中的动物。”随着各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全球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据统计,目前世界农村人口已停止增长,而城镇人口预计从2016年到2050年间将持续增长30亿之多。尽管城市如此拥挤,但是英国《卫报》指出,城市中孤独的发生率更高。
城市化带来的孤独感是全球性问题。据统计,在英格兰的城市中,16%的老年人感到“极端孤独”;在18至34岁的伦敦青年中,83%的人更是“经常、总是或有时”感到孤独。印度人在网上搜索“我很孤独”这一关键词的平均次数是每天4.6万次,心理学家认为“这是都市孤独问题”。日本甚至形成了没有要好朋友、家庭关系疏离、没有固定工作、与家乡也很少联系的“无缘社会”。
城市化本应意味着生活便利、信息畅通、机会众多、资源充足等,孤独感从何而来?
这其中有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改变的原因。城市中独居的情况大大增加。据统计,2016年美国纽约的独居人口达到了1/3;瑞典斯德哥尔摩独居人口比例更高达58%,居全欧洲之首。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城市独居人口中的老年人数量不断上升,身心健康问题更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因素。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很多人选择租房居住。在伦敦,预计2025年租房户比例将高达60%。租户在社区内的交流互动更少。移动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现代都市人的孤独。社会学家早就指出,在移动手机时代,个体将逐渐取代家庭成为人际交流的核心。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手机等移动端,然而有效交流却越来越少。
孤独对人不仅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对身体也会带来实质性的损害。英国曾对18万成年人进行长达21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感到孤独的人比其他人突发心脏病或心绞痛的几率高29%,中风的几率高出32个百分点。此外,孤独也会影响人们的血压和免疫系统健康。
城市孤独病感染的不仅仅是都市人。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被留在家乡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同样面临孤独的心理困境,形成“城里城外都孤独”的局面。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汹涌而来的孤独大潮,英国任命“孤独大臣”绝非小题大做。不少国家都在努力帮助人们走出孤独困境。治疗孤独症,最根本的是让孤独者与社会建立联系,形成有效沟通。在日本,一些非营利组织专门收留孤独人群,让他们过上集体生活,重新找到归属感。
美国社会学家埃里克·克里南伯格曾指出,社会交往的质量而非数量决定我们是否感到孤独。城市的本意是让生活更美好,不让城市成为心灵的孤岛。克服孤独问题,需要孤独人群发挥主观意愿,也需要社会积极施以援手,释放温暖。(张慧中)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7日 2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