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友谊,在光阴中流淌
上世纪50年代,越南政府将一些越南儿童送到中国读书。图为接收越南学生的广西桂林育才学校旧址。资料图片 |
胡士达(左)向广西电视台赠送一本校友回忆录合集《庐山—桂林 一生难忘》。苏 宇摄 |
时间像一阵阵微风,总在不知不觉间吹散往事的足音。时间又像岸边的礁石,雨浪拍击后至真至醇的底色恒在!这是一群有着传奇故事的老人,他们的一生都和中越两党两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静水深流,无论境遇如何变迁,不管人生怎样起伏,他们心中那条河流一直在默默流淌。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他们的脚步,聆听光阴的故事。
现任越南胡志明市越中友协副会长的陈抗战,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嗓音洪亮、风度潇洒,翩翩风采不减当年。他的西装上衣上,总是别着一枚越中两国国旗图案的胸针。
陈抗战的父亲陈子平在越南近代史上赫赫有名,早年追随胡志明主席参加革命,戎马一生,是越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开国元勋。1948年越南人民军首次授衔,陈子平便位列其中。1950年,越南在中国云南建立了第一所陆军学校,陈子平担任首任政委,该校为越南人民军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干部。
陈抗战1950年来到云南,入读云南八一小学幼儿园。1954年他转去桂林。由于很小就到中国,学会了中文。直到今天,中文仍很流利。陈抗战对周恩来总理印象很深刻,父亲去世时,周总理亲自给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发来唁电。母亲也曾到北京养病,邓颖超还请他们吃过饭。后来周总理访问越南,他和欢迎的人群一起站在巴亭广场上迎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胡伯伯(志明)和周总理站在主席台上,胡伯伯指着自己身上的毛衣说,这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送给我的。我当时听到这一席话,感觉特别亲切。”陈抗战告诉笔者,当时越中两党两国关系就像胡伯伯和周总理的个人关系一样亲密无间,就像一家人。
陈子平后来担任过驻华大使。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就是陈子平赴任时递交的国书。“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我父亲参与了当时越中两党两国间的重要外交活动。我希望越中两国人民能够永远保持友好关系,在有生之年,我会一直把友谊事业做下去。”
67岁的裴光荣是一名退役越南人民军少将。烽火年代,青春少年即投身战场、抗敌救国。从硝烟中走来,退休后抖落征尘,依然难忘中国母校情怀。
1967年1月,16岁的裴光荣被越南党和政府送到中国广西桂林阮文追少年军校上学。1968年结束学习,回国参加抗美救国战争。“当时,桂林一中选派老师为我们安排生活,让我们安心学习。我对那段生活印象特别深刻。”裴光荣陷入了难忘的回忆,“那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很艰苦。而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中国老百姓要好很多。他们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用的都给了我们,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这些越南孩子家一样的关怀。记得刚到桂林时,很多同学得了脑膜炎,桂林当地医院就把医疗设备搬到学校里为我们治疗,经过两个月的医治,同学们都痊愈了。少数病情严重的同学还被送到北京继续治疗。”裴光荣向笔者动情说道,桂林人民就像他的亲人,后来他多次组织同学们重返母校,看望以前的老师、同学和当地乡亲。
还有一件让裴光荣特别感动的故事:2007年,他组织越南同学重访桂林。访问期间,一位同学突发心肌梗塞,桂林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到医院。由于他们当时都没有带足够的现金,中国朋友自发为生病的同学捐款。桂林一中的校长还带领全校学生不吃早餐,将省下的早餐费捐给这位越南朋友。当地一些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中国老兵得到消息也赶来捐款。“这一次,让我又想起了当年那段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难忘岁月。”
裴光荣告诉笔者,“我们应该让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一直保持下去,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72岁的胡士达退休前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每当回想起早年在桂林的学习生活经历,胡士达总会忍不住落泪,想念自己的中国妈妈——邓海棠。
那年,年少的胡士达不慎坠落池塘,生死攸关时,是邓海棠医生将他救活。“我的命是邓妈妈给的,邓妈妈就是我的中国妈妈。”胡士达告诉笔者,邓妈妈后来认他为干儿子,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其实邓妈妈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妈妈,她救治过很多越南孩子,是我们越南学生心中共同的妈妈”。2015年,邓海棠去世,胡士达未能前来送终,这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1969年,刚刚20出头的陈文慈被越南教育部派到广西桂林留学,一直到1975年回国。他是当时在桂林的越南学生里待得最久的,“我对桂林和那里的人民非常有感情。”
从2000年开始,陈文慈陆续组织越南学生到广西学习中文。对于他来说,每次回桂林母校,不仅是看望老师和同学们,更重要的是感谢桂林人民。“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亲口对桂林人民说一声‘谢谢’,我的心一生都会不安。我永远铭记桂林人民对我们的感情,永远也忘不了桂林和桂林人民。”
时至今日,每当有关于越中友好的消息,陈文慈都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同学们,“我们当年在桂林一起上学的同学建立了脸书群,常常交流。只要有机会,我就要为越中友谊做贡献。我将为越中友谊做贡献视为我的责任!”(杨 晔)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4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