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正越来越多渗透到农村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外国留学生在江西省婺源县源口村体验采茶,近距离感受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人民视觉 |
“中国正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改革作出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中共十九大后,中国政府在未来5年的国家目标中,着重加强农村建设,绘就乡村全面振兴蓝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德国《弗兰肯邮报》近日刊文指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
外国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新思路,表明中国共产党勇于挑战难题的决心,中国乡村振兴前景令人振奋。
“平衡城市和农村发展,创造更多历史性成就”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过去几年,中国全面振兴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8000多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印度夏马尔大学教授库马拉对本报记者表示,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这表明中国振兴乡村政策落到了实处,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到的。库马拉认为,中国近几年乡村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农村发展仍不充分,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赞中国的农村改革近年来取得新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安玉花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感触尤深,认为该政策适应了中国国情,顺应了农民既想保留承包权、又想流转经营权的意愿,可以让有规模的农业企业在农村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向市场输入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实现了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习近平主席把‘美丽’作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目标,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凸显了中国对农村环境和卫生的重视,有助于推动中国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美国政治学者、专栏作家阿尼尔·西格德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近年来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最近一些报道称,很多中国农民重新回到农村创业,这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将平衡城市和农村发展,创造更多历史性成就。”
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教授高桥五郎是农业问题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农业问题研究。高桥对本报记者说,去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农业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解决好,这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勇于挑战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决心。“非常期待中国人民按照这次会议制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一步一步具体落实。”
“乡村振兴道路定能造福更多民众”
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进入新时代,中国乡村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前景可期。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教授保罗·罗贝尔指出,中国全面振兴乡村有利于促进广大乡村地区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及设施的建立,吸引城镇人口“倒流”到乡村,缓解大城市负荷过重、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可充分利用此前因农民进城而被闲置的农村土地。“中国目前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奇迹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农村地区,而农业和乡村发展起来后,又可以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调节学派创始人、法国前总理经济顾问米歇尔·阿列塔认为,中国全面振兴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助力经济改革,保证广大农民的福祉;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发展政策,解决地区资源差异和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使农村和农业发展更为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体现了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福利的宗旨,是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重视公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关键在一个“实”字。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中国业务总监贾韦德·阿赫塔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对比10多年前在华工作的见闻,阿赫塔尔深切感受到中国通过切实举措,让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广大中国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定能造福更多民众。”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农,天下之大业也。”纵观世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就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接受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表示,中国乡村振兴工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专业教授金旭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路径,无疑将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政府主导、创新理论、维护农民权益、优化城乡一体化道路等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举措,为全球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带来了启迪。
“在东部沿海地区,我看到村民们盖起了新房,柏油路将每家每户连接起来,老百姓开上了新车,更加富裕了。”南部非洲中国与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克莱顿·哈兹韦内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中国与非洲一样,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地区旧貌换新颜。城乡融合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升级,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村地区的活力,扩大内需。“中国农业发展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中国耕地面积远少于非洲,却养活了超过非洲的人口,并实现了粮食安全。非洲农业、农村发展能够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学到具体可行的实践经验,中国能够成为非洲农业发展的战略伙伴。”
在库马拉看来,中国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有利于中国城乡之间进一步融合。他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前景非常乐观。“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在乡村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称道,更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中国经验对这些国家脱贫和实现可持续均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不想只成为世界工厂。”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成员米夏埃尔·克劳斯表示,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产不是一切。美丽的乡村是很必要的,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能源转型和美化乡村为当地创收方面,德国与中国有很大的合作和交流空间。
阿赫塔尔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中国继续推进“三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世界已经看到,中国成功使近8亿人脱贫,对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积极的影响。“中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发展经验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本报北京、新德里、首尔、华盛顿、东京、里约热内卢、巴黎、伊斯兰堡、约翰内斯堡、柏林1月30日电 记者杨迅、苑基荣、马菲、张朋辉、刘军国、陈效卫、葛文博、徐伟、李志伟、冯雪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1日 0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