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迷雾消散应有时(观点)

李  潇
2018年01月22日04: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代号为“伟大黎明”的军事行动中,叙利亚政府军陆续收复大片失地,使战场形势发生了重要转折。在政府军逐步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再次聚焦叙利亚的政治进程。去年11月,第八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在多次延期后终于得以举行。但由于叙反对派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坚持要求以叙总统巴沙尔离任作为政治进程开启的前提,和谈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最终不欢而散。

  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和周边地区形势的不断变化,围绕叙利亚问题的国际斡旋平台,除了联合国主导的日内瓦和谈外,还陆续出现了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推动的阿斯塔纳和谈,以及计划于今年1月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的由俄土伊三国倡议的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多个国际斡旋平台的出现,都旨在推动叙利亚政治进程尽早开启,使这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踏入和平轨道和重建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叙利亚目前错综复杂的局面,地区和域内国家对叙政治前景的影响,甚至于国际斡旋平台中各种力量的不同主张和诉求等,都在客观上给叙利亚问题的最终政治解决带来了诸多难题。

  首先,总统巴沙尔的去留问题,始终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焦点。众多参与国际和谈平台的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以及包括土耳其等在内的一些支持反对派的国际斡旋力量,把这一问题视作叙利亚能否迈向广泛民主政体的症结所在,对此纠结不休。但从整个中东地区过去7年间所经历的现实情况来看,照搬所谓民主政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都一度经历了这种照搬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宗教与世俗的矛盾、经济发展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依旧困扰着这些国家的发展。

  其次,中东地区格局与秩序的重组,也同叙利亚政治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俄两国长期以来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角力,沙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域内国家近来在中东地区格局和话语权上的博弈,因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而挑起的阿拉伯国家抵制浪潮,也门局势动荡,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势力流窜蔓延,以及再次进入人们视野的库尔德问题等,都对叙利亚问题的走向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外,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叙利亚内战已导致至少33万人死亡,国内一半人口流离失所,超过500万名难民流落在外,国内外近1350万人需要不同程度的人道主义救援。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满目疮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外商对叙利亚的直接投资几乎陷入停滞。世界银行估计,叙利亚开启重建需要的基础资金至少为2000亿美元。一些国际商业咨询调查机构的分析人士则认为,叙利亚国内大多数的道路、机场、桥梁、医院、学校、住宅和电力设施等都需要重建,资金缺口或将逼近1万亿美元。因此,无论叙利亚政治进程以何种方式开启,随后面临的全面重建、经济发展、恢复民生和难民回归安置等问题,都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纵使前路迷雾重重,叙利亚政治进程绝不容停滞,叙利亚国内各方应进一步展现必要的灵活性,通过对话协商推动政治进程取得积极进展,找到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良方。同时,国际社会应继续支持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斡旋主渠道的作用,并对各种有利于叙利亚问题解决的斡旋努力和倡议持开放态度,密切各方沟通与合作,争取推动叙利亚问题早日实现政治解决,回应叙利亚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期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2日 22 版)

(责编: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