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复兴

2017年11月30日15:4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接受采访。新华网发 徐昕摄

  为期两年的中俄媒体交流年11月刚刚落下帷幕,两年间,中俄两国媒体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日前,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就中俄媒体合作、中共十九大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和人民网联合采访。扎哈罗娃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给人的感觉像是褪去了一层陈旧的外壳,中国城市就像是一瓣又一瓣盛开的花朵,人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以下是部分访谈实录:

  新华网:扎哈罗娃女士您好,听说您会说汉语,能否请您用中文和中国网友说几句话?

  扎哈罗娃(用中文说):我非常期待中俄两国友好合作发展,欢迎中国朋友来俄罗斯访问、旅游、度假。

  人民网:您现在工作中会使用中文吗?是否希望您的孩子学习中文?

  扎哈罗娃(用中文说):有些中文已经忘了,我可以和我的朋友用中文谈话,但是现在日常几乎不用中文了。我的女儿,她现在7岁了,在上小学,现在还没开始学习汉语。如果她希望学习汉语,那我非常激动,我会支持她。

  人民网:我们知道您是中国通,您是否喜欢中国的音乐?同时,您会为中国朋友推荐哪些俄罗斯歌曲?

  扎哈罗娃:中国朋友们对俄罗斯的传统歌曲非常熟悉。其实,许多俄罗斯的现代音乐作品已经开始在中国组织演出了,比如俄罗斯的女子流行音乐组合“白银组合”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应当多组织一些俄罗斯的音乐会,我相信中国听众会喜欢的。

  至于中国歌曲,我比较喜欢中国的茶馆音乐,就是那种传统的、节奏舒缓悠扬的音乐。我非常喜欢90年代的一首歌曲——《弯弯的月亮》。有许多其他国家歌手演唱过这首歌曲,在很多的歌唱比赛上也能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相信,如果这首歌被翻唱成俄语,一定会在俄罗斯火起来。

  新华网:您在北京生活期间,有哪些事让您印象深刻?

  扎哈罗娃:是父母为我开启了了解中国的大门。我的父亲是一位汉文化学者,曾在中国工作过,我母亲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来中国的时候,我还很小,父母总是带我参观博物馆,看展览。母亲收藏了很多中国的传统玩具。我们和许多中国人交流,还会和中国的民间艺人们交流。我们常去逛公园,比如我们就曾见证过圆明园、颐和园的修缮。我喜欢和母亲一起去北海散步,去后海参观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我要感谢父母为我开启了了解中国的大门,让我能够与普通中国民众交流,了解中国的节日和庆祝活动,领略中国的秀丽风光,还有从艺术作品中了解中国的魅力。

  我对中国的感情,将成为伴随我终生的难忘体验。

  新华网:明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您认为中国这4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扎哈罗娃:我为中国取得的发展成果感到高兴。对我而言,“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或是外交方面的专用名词,还是我童年时的记忆和感受。

  我第一次随父母来到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能清晰地记得当时中国的面貌,比起现在,当年的中国相对闭塞。而且很难知道中国人在想些什么,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等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再次随父母来到中国,中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中国给人的感觉像是褪去了一层陈旧的外壳——这个外壳曾长期阻碍着中国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像是一瓣接着一瓣盛开的花朵,中国人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穿着时尚的人们面带微笑,很多人开始积极地学习外语、用外语交流......这些都是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中国的印象。

  “改革开放”对我而言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亲眼看到的变化:我亲眼看到中国是如何经历了艰难困苦,而后向世界开放,最终取得了成就,走向了复兴。

  人民网:近年来,中俄两国注重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活动。您认为,中俄两国在未来应开展哪些更具体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两国民心相通?对此,俄方有何具体的计划?

  扎哈罗娃:俄方非常重视与中国在人文领域开展合作,在我看来,两国人民彼此增进了解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和性情,才能让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变得更加便利,否则双方的交往会变得更加复杂。

  近年来,两国通过举办展览、联合制作电视节目、开设对方语言的电视频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让双方人民增进了了解。俄中两国大量互派记者,组织媒体行活动,媒体宣传同样让两国增进了了解。

  明年的世界杯将在俄罗斯举办,比赛不仅会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城市举办,还会在别的城市举办。期待中国记者可以报道这项国际赛事,这将会很有价值。

  新华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此次与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的会谈成果?

  扎哈罗娃:我们就新闻信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有许多中国记者在俄罗斯工作。我们从中国同事这里得到的信息是,中方希望在俄罗斯设立更多的记者站,并派驻更多的记者。我们非常欢迎中国的记者朋友们来俄罗斯常驻工作,或是短期出差,参与一些重要的报道。

  此外,我们还谈到,俄中双方将共同努力,让对方记者对两国的重要事件进行充分报道。比如,有6家俄罗斯媒体的22名记者参与了中共十九大报道,相关报道也引起了俄罗斯人民的关注。

  当然,我们也讨论了目前两国媒体共同面对的一些问题,比如西方媒体在涉俄和涉华报道中存在偏颇。我们与中方一致认为,应当不断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水平,以应对西方媒体没有根据的带有偏见的报道。

  这次来访,我们与中方同事们进行了有趣且富有建设性的会谈。我认为,会谈的内容是互利的、有益的。

  新华网:近年来,两国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您认为媒体交流与合作在中俄关系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您认为两国媒体应当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种作用?

  扎哈罗娃:媒体交流的作用在于让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了解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了解对方国家的内政外交。

  俄中两国有广阔的边境线,悠久的历史,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当然在文化、习惯、性情上也存在差异。俄中两国媒体客观、平衡、审慎地报道对方国家的人和事,对民众不太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式的报道非常重要。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源于理解偏颇和缺乏客观的信息传播。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异常丰富的时代,而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们难于判断其真伪。在这样的信息洪流中,媒体肩负着客观、真实地传播信息的责任。为了让俄中永远不会出现理解危机、信任危机,两国应当一刻不停地推进媒体合作的步伐。

  人民网:10月底,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中国网友对话时表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红利。俄方是否愿意与中方一道推动相关的对接合作?

  扎哈罗娃:2017年,俄中两国政府举行了多次首脑会晤,俄中经贸领域的合作保持着良好势头。在梅德韦杰夫总理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经贸、投资、金融、教育、文化等领域20余项合作文件。

  也就是说,俄中两国之间不仅具有良好的政策沟通水平,而且经贸合作的力度也在加大。我们赞成并支持两国开展的对接合作,这将为俄中自身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将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在双方共同参与的各类机制框架下,开展紧密的合作与协调。

  人民网:您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扎哈罗娃:在我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全人类和各国人民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责任。

  当今世界各国面对的挑战和威胁是有共性的,比如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不是某个国家独自能够应对和解决的,拥有最强军事实力的国家也无法独自回击这些恐怖势力。再比如,毒品也是我们共同的灾难,它是整个地区和全世界的问题。我们需要面对的共同威胁已经证明,每个国家要共同思考、共同面对世界挑战。

  当然,我们对未来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也应共同承担,全球化进程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经表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共同思考如何实现共同发展。(黄河 巩阳)

(责编:赵睿青(实习生)、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