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坚定不移推进两个构建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夏立平教授
2017年11月10日15:4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方略之一。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

但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应对和处理好的严峻挑战。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而努力实现和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任务。

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面对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方案,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这一方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它的关键在于各国人民必须同心协力,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中国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世界各国都应该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国际社会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各种区域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指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路径。

中国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

中国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赞成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全面推进,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愿同联合国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进程。

(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夏立平教授)

(责编:刘洁妍、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