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学中文,我的生活更好了”

2017年11月08日04: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这是哈萨克斯坦小伙子英卡尔每天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中文。听到这句话的中国客人,往往先是惊讶于他纯正的发音,而后就是用汉语向他咨询各类问题。几乎所有的客人都能从他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开。

英卡尔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某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副理。身着笔挺的西服,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而由于能流利地使用汉语,为中国客人提供服务成了他的专项工作。“现在,来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客人越来越多,我每天都要为他们提供中文服务,有些客人还留了我的手机号,即使离开酒店,也经常打电话请我帮忙解决问题。”谈起自己的工作,英卡尔骄傲地对记者说,“真庆幸当年学习了中文,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英卡尔的父母曾在北京做服装生意,受到他们的影响,小伙子自幼就对汉语和中国文化颇感兴趣。2013年,19岁的英卡尔来到北京,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留学生,正式开始学习中文。“民大的老师很有经验,他们注重因材施教;中国的同学非常友好,经常帮我纠正发音;跳广场舞、晨练的大爷大妈们更是热情,会教我最纯正的京腔”,回忆起在北京学习生活的时光,英卡尔一脸幸福。然而,2015年父母的生意出现变故,家里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了不给家人增加负担,英卡尔毅然选择了退学,带着万般不舍离开了中国。

回到哈萨克斯坦后,英卡尔到现在工作的酒店应聘,成为大堂礼宾。尽管一开始只是干一些帮客人开门、拎行李的琐事,但小伙子始终非常认真。不久机会就来了,当时两名中国客人要赶一场非常重要的会晤,英卡尔用流利的中文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向出租车司机说明了目的地。他的表现让中国客人竖起了大拇指,也引起了酒店管理层的关注,他被提升为大堂副理。“我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有人能这么快就从最低级别一跃成为大堂副理”,英卡尔告诉记者,职务提升后工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我能更好地帮助爸爸妈妈了”。

“我弟弟的中文更棒”,英卡尔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接着说,弟弟5岁起就跟着家人去了北京,在中国上到小学五年级才返回哈萨克斯坦。“在我的老家奇姆肯特有很多中国企业,他们经常请我弟弟翻译资料,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别看他才16岁,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要知道,那些都是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成果。现在全家人都为弟弟能够直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而高兴”。

“我该上班了,如果需要帮助,随时跟我联系”,英卡尔依旧那么热情。采访结束前,小伙子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将来回到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把没念完的书念完,提高汉语水平,交更多中国朋友,“我要向他们介绍哈萨克斯坦,也要帮助哈萨克斯坦人了解中国”。(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周翰博)

(本报阿拉木图电)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08日 22 版)

 

(责编:王吉全、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