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人民网联合国10月16日电 (记者李秉新)正在纽约出席第72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会议的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第20届主席、中国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在科技创新促进发展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果丰硕。
他介绍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也越来越普遍,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当今,世界各国已经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国际科技合作对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创新合作发展也十分迅速,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明显。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形态也在发生着历史性转变,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零散合作向统筹集成的转变;从跟踪型合作发展为互补型合作再到牵头组织型合作。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正从“被动跟随、服务辅佐”向“主动布局、支撑引领”转变。
截至2017年初,中国已经与158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截至“十二五”末期,已建立了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49家。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启了九大创新对话机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六大科技伙伴计划,基本实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覆盖。
中国政府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国家签署了4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涵盖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设立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通过科技合作,这些国家可以更便捷地应用相关技术,进而改善其人民生活,促进其经济发展。
可见,中国在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全球创新网络对接方面,正在实现 “质”和“量”的双重突破。中国正在以积极的科技创新合作,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王瑞军在谈到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取得的成果时表示,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已经发布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报告》。报告显示,从2006到2015年,中国的科研合作中心度由全球第10位上升到第7位,中国在全球科研合作的规模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
中国与多个发达经济体政府间科技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德两国就“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建立合作机制,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中国与以色列科技合作也成果斐然:国家级的中以创新基金启动、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与中航通飞签署民用航空器项目落地协议、中以加速器产业园项目落户广东珠海。
企业的国际科技创新方面,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家,微信也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摩拜已在5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投放600多万辆共享单车,每天提供超过2500万次出行服务,其正在以在物联网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打造全球合作平台。
王瑞军介绍,在以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上,中国实施了几项重要的措施包括:
一是把落实发展议程与制定实施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相结合。中国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并将落实发展议程纳入上述规划。中国结合发展议程重点领域启动了粮食丰产增效、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一批科技创新专项研发,并将加强科技扶贫力度。
二是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机制,使科技成果服务于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平台、以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国还将建立绿色技术银行作为促进机制,以科技带动落实发展议程,促进绿色发展。
三是创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过去30多年中,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89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将以上述实验区为基础,在“十三五”期间创建一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国内各地区落实发展议程发挥示范效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经验。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科技领域国际合作。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启动了一系列科技伙伴计划,与发展中国家共享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成果。2001至2015年,中国累计培训了来自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近万名科技人员。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宣布了推动全球发展事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这将为推动各国科技合作、有效落实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