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 ICO:比特币神话破灭【2】
ICO风险——
风险有多大
风险一
“大妈军团”成ICO高危人群
如果要为之前的ICO乱象画一幅众生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妈军团”。她们不仅和华尔街黄金空头“掰手腕”,神出鬼没于各种开发商楼盘,更是蜂拥加入ICO大潮。
没有人知道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庞大,白天她们成群结队出没在各种区块链峰会现场,晚上脱掉了五颜六色的闪光外套,摇着粉红色的扇子跳起广场舞;也没有人知道她们究竟是怎么进入“币圈”和“链圈”的,和VC界的大咖们比,她们“拉人头”地推的手法显得粗暴而没有章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认识的一位来自武汉的“ICO大妈”曾表示,她以“ICO创造财富”这种打鸡血的名字命名的微信群已经有10多个,每个群都有数百人,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人。
“我当然懂区块链原理了,不懂能做这行吗?公司还专门挖了有经验的内行人来做网站运营。”另一位来自西南某省份的大妈这样告诉记者。但拥有极高技术认知门槛的区块链原理,曾让大量传统VC人都高呼“看不懂”。
而这位大妈所说的“网站”正是让监管层极其警惕、正在严格清理的代投众筹平台,大妈们不仅自己手握多种代币,还通过推荐网站来收取广告费和佣金。
一位来自河南省的大妈索性将微信签名改成了“我在区块链应用场景等你”,她本人还经常拉着亲朋好友出现在所谓“区块链学习大会”上。
“现在谁还炒房?我2015年就开始炒币了,赚钱啊。”来自温州的大妈张美芬对记者说,“拉一个人进ICO路演群就能拿到20元红包。”
据记者了解,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妈军团”在今年六七八月间还频繁出没在北京、上海、深圳举办的区块链营销大会,动辄就聚集几十个人现身,而她们每拉一个好友入圈炒币,就能获得分成,“业务模式”与触及监管高压线的传销无异,不仅存在一旦ICO项目跑路、大量跟风入场的韭菜血本无归的高危风险,更可能涉嫌违法行为。
风险二
“项目在后,圈钱在先”成行规
不仅是以“大妈军团”为代表的底层投资人乱象横生,多数上游的所谓创业者们也陷入“项目在后,圈钱在先”的怪圈。“去中心化”“分布式”这些天天在区块链世界刷屏的词汇似乎突然间可以用来“加持”任何创业思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翻阅了大量ICO白皮书,注意到许多项目并不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某个行业的现实痛点,而只是为传统领域戴上了一顶区块链的帽子,坐上了区块链风口,找到概念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向市场买单者伸手要钱。
而那些专门东拼西凑、用抄来的技术语言包装,哄得“小白”投资人晕头转向的所谓白皮书,最具“说服力”的一项便是人才履历。“很多‘小白’根本看不懂项目逻辑,直接翻到核心团队介绍的部分,有多少看起来厉害的人物,事实上很大程度决定了ICO成功的概率。”一位金融科技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对记者坦言。
这直接造成了对人才白热化的争夺。记者查询招聘网站发现,相比互联网技术开发,区块链技术人员招聘明显开价更高。以某两家区块链创业公司为例,区块链技术总监年薪最高开到了90万元,区块链架构师年薪也达到72万元,若是团队负责人,更是抛出了百万年薪。这种价码几乎相当于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两倍,而这两家公司原定计划在近期发起ICO。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许多项目为了能将自己包装得更加“高大上”,更是花大代价从BAT疯狂挖人,不光是薪酬开得高,大多数还要给股权、期权激励,Pre-ICO阶段直接给代币,但他们对区块链的认知也往往不足。
“国内区块链技术人才其实还是自学为主,原先在比特币社区里,参与社区项目,逐渐积累区块链知识。” BitSE创始人钱德君告诉记者。
不仅在招揽写入白皮书的高管核心团队时一掷千金,许多急于发行ICO的项目还招聘了大量营销人员。这让并没有融资计划的一家区块链技术公司CEO张世余(化名)感到本末倒置,“团队本来应该是为了研究区块链实现技术突破而成立的,后来却每天都在为ICO路演四处奔波,团队商务和宣传人员比技术人员还多。”
风险三
海外ICO项目也瞄准中国投资者
尽管很多人是从“ICO涉嫌非法集资”的监管定性开始才知晓ICO,但此前在ICO市场,过10万人不仅愿意为此买单,还争先恐后唯恐被甩下这趟财富快车,所以目前在国内几乎还没有ICO失败的先例。
记者了解到,国内多数ICO项目融资额在1.5亿元左右,而想要募足这些钱一般只需要一天。8月中旬,LinkEye结束了全国8场路演,5000 BTC(比特币)的募集额度仅仅用了36秒就被一扫而空。以当时的比特币价格计算,募集资金轻松破亿元人民币。
另有某一项目开放认购ICO代币的当晚,有多人在社群里反映“来不及下手”,原定晚8点开售的ICO进度条显示7:59已经售罄,群里一片“有黑幕”的讨伐声。
此前确实有不少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抱怨“子弹不够用”,在民间甚至还有进行“ICO配资”的呼声,资金的热度可见一斑。据了解,海外不少ICO项目的实际买单者也来自中国。
WeTrust的华裔创始人George Li对记者说,当地很多项目基本都是中国人在投,“我也投了十来个,都是朋友的项目。”
计划发起ICO的Lumiere VR创始人Travis Wu也同意这一观点,“中国钱”是硅谷ICO的最大来源。甚至有人认为,硅谷ICO最多有80%的钱来自中国,足可见中国民间资本对ICO的追逐。
这不能不引起监管层的警觉。点量金服CEO孔祥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ICO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揭示不完整。“大部分ICO 项目处于初创阶段,参与ICO前也没有像IPO、VC等传统融资前完善的尽职调查,对于项目是否合规,外部人员很难深入了解,而对于法律、政治、经营等风险,很多项目甚至‘零披露’。”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绝大部分区块链尚且停留在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论证)阶段,难的并非技术壁垒,而是成熟落地,因为数字货币是现实世界的“治外之地”,所以落地与否将面临着与现有利益集团的博弈。
早先就有不少人作出判断,那些身披区块链“披风”、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的项目,注定死于未来的监管,它们完全无法解决行业痛点而仅仅是圈钱游戏。但就在这种现状下,能够很大程度佐证ICO狂热程度的代投平台层出不穷,7月中下旬,就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凡是域名中带有“ICO”字样的网页地址都已经被抢先注册,到了“一名难求”的地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