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旅日华裔导演李缨十年力作《靖国神社》英国首映

2014年12月13日19:1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伦敦12月13日电(记者 黄培昭)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由旅日华裔导演李缨执导,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影片《靖国神社》于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在英国伦敦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举行了英国首映礼。李缨导演与到场的200余名英国观众就“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交流。

2015年即将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争取最后的胜利与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英国也是许多世界电影人进行艺术表达的根据地。此次《靖国神社》在英国的放映,得到了英国各界观众的积极反响。

《靖国神社》探讨的是战争与和平这一广大的命题。电影深入地探讨了靖国神社所谓的“精神”和“灵魂”,向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的“战争美学”提出了挑战,反映了战争悲剧残酷的本质。通过这部影片,导演李缨希望再一次呼吁日本重视靖国神社问题以及其在二战中的残酷侵略本质。

日本的靖国神社,自明治时期起就成为了以天皇为象征的国家祭坛。电影通过对在靖国神社制造过武士刀(“靖国刀”)的最后一名老刀匠的追寻,探究与阐述了所谓的“靖国精神”—一把浓缩了240多万灵魂的武士刀。在战争发动者眼中,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也是日本“神圣”的军事美学。

在中国出生的导演李缨在日本生活了20余年,其中,花费近10年时间对出现在靖国神社这个大舞台里形形色色参拜现象进行了客观纪录,呈现了关于参拜的各种支持与反对的声音。

经过十年的制作历程,李缨导演通过这部电影对饱受争议的靖国神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影片中展现的由靖国神社现象引发的纷争,同时也是日本在如何处理战后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与亚洲的关系时,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李缨导演表示,“一个人如何对待死亡决定了他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一个国家如何面对战死的军人和战争的负面遗产也决定了它未来对待和平的态度。”他说,“我希望我的这部电影能够帮助日本治疗战后综合症。我认为今天的靖国神社现象以及这种战后综合症是一种疾病。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有助于治疗这种疾病。我认为这对日本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靖国神社》于2008年在日本公映,在此之前此部电影也在2007年釜山电影节、2008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以及2008年柏林电影节展出。除此之外,本片还荣获了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这部电影受到了英国当地华人组织的支持,并将与12月15日至1月9日期间在伦敦、曼彻斯特、纽卡斯尔、爱丁堡、利兹和格拉斯哥进行放映。

分享到:
(责编:白宇、李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