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
——题记
品一杯香茗,忆一段往事。细数光阴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携手并肩、务实合作,中法人民心连着心。这50年的风风雨雨,时代在见证,历史也在诉说:1957年,中法合拍的第一部电影《风筝》,文化首次交融 ;1966年,中法开辟首条航线,两国往来频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团结合作务实;1975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法国,交流互信增强…… 我们矛盾与合作同在,信任与支持并存,我们怀念曾经的记忆,更期待未来的创新。
两个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地域的国家连在了一起,文化交汇融合,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因为互相的理解和宽容,而异彩纷呈。
性僻每穷诗景远,身闲赢得鬓霜迟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哲学思想更是灿若繁星,极盛一时,不仅给当时那个时代带来冲击,对后世法国甚至世界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书籍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书籍的传播就意味着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传播到法国,如《论语》、《孟子》等。当带着中庸和谦逊气质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到欧洲大陆,踏上法兰西的领土时,它并没有像入侵者一样被驱逐出境,也没有像原来的和尚一样被嗤之以鼻,相反,它受到了欢迎和赞许。当时的欧洲封建专制正做困兽之斗,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速资产阶级的成长,社会巨变的当下,启蒙思想家就应运而生了。也许当时的思潮已经过时,也许中华的文化恰逢有爱,文化的包容性让我们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伏尔泰在礼堂里供奉者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也许当时的气氛太阴暗,“仁爱”之光里闪温暖;也许当时的环境太复杂,“无为”之根里现简单;也许当时的社会多变化,“中庸”之魂里透豁达,正是有了这样的需要,思想开始碰撞,文化开始交融,法国思想有了新的定义,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这是法国思想史上简单的一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不起眼的一瞥,但就在那个时刻,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法国思想,就像北极星之于迷路的人,指引着前进,引航着方向,熠熠生辉。
借问酒香何处有,牧童遥指葡萄酒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泱泱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作为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于一身的特殊文化,酒,对与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民产生着深刻影响,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人生态度。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白酒,更是豪放与洒脱的象征。当葡萄酒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大陆,夹着时尚与潮流,裹着品味与生活,出现在粗犷的汉子面前时,又有怎样的一幕发生呢?倒葡萄酒于高脚杯中,轻轻摇晃,让酒的香气充分舒展开,和迎面走来的人闲聊几句,偶尔碰杯小酌几口,继续交谈,这是中国大型宴会和家庭派对经典的一幕,也许你认为这是上流社会的消遣,那么看看下面:闲暇时分,一个人独处时,斟上些葡萄酒,细细品尝,劳顿与疲惫在细酌中慢慢消失,呼朋唤友的聚会有了新的定义;恋人晚餐,布置好一桌的菜肴,点上红蜡烛,倒上红酒,在温馨浪漫的气氛中叙说甜蜜,这是爱情与葡萄酒的邂逅······也许你没有过这样的记忆,没关系,让它成为你的动力,不是为了品酒,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管怎样,憧憬与梦想把你与它连在了一起。
酌一杯葡萄酒,让思想神游到葡萄酒的故乡,再返回这里,这个酒香四溢的华都,再去品味······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把历史定格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瓷器和丝绸工艺已相当发达,丝绸之路更是把它们远销海内外,“丝绸大国”和“瓷器之都”的美称自然非吾国所有。
法国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终点,当瓷器和丝绸第一次运抵法国的时候,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再是货物,而是一件件工艺品。凝结着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瓷器被人拿在手里端详时,人们就已经被它精美的花纹、优美的造型所折服。丝绸亦是如此,一针一线连着汗水和心血,穿在身上,说不出的舒适与柔滑。在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影响和启发下,法国陶瓷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丝绸工艺更是百花齐放,已经形成了本国特色的工艺行业。 在法国瓷器上,永远流露着中国瓷器的影子;在法国时装上,总能隐约看到中国丝绸的魅力。
这些不朽的瓷器、精美的丝绸虽然已成为历史,但留下来的却是沉淀的精华,这是中华文化在异国的传承,也是法国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它们交辉掩映,相得益彰。
酌一杯小酒,望一段前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中法两国携手并肩,共同向前,虽道路坎坷崎岖,困难重重,但中法两国人民的梦想仍会仅仅相连,“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起开创发展新局面,共赢互利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