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我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征文>>征文作品

崛起的大国 探索的兼容

——差异阻碍不了共同发展的步伐

若雨若辰

2014年10月29日13:26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欧洲西部的阿尔卑斯山下,有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国度,那里的人金发碧眼,那里的街道古色古香。世界各地的情侣慕名来到这里,站在卢瓦尔河旁看着清清的河水,爬上勃朗峰看看脚下的世界,在那浪漫之都,不禁低头相拥。

在世界另一边的珠穆朗玛山下,有一个神奇而博大的国家,这里的人团结友爱,56个民族共同繁衍,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广交四方宾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共享天伦。

1964年的1月27日,世界两端的两个伟人,突破了列强的阻碍,终于走到了一起,秉承着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合作共赢的精神,互相理解对方的意识形态,以一颗包容的心携手发展,共同成长,为两国的关系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两位伟人虽已经离去,但两个国家却携手走向了一片光明。

法兰西共和国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经历了纳粹的亡国之辱,戴高乐总统在英国的深情演讲和声声呐喊唤醒了沉睡的法兰西人民。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拿起武器、出钱出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换来了人民幸福与和平的生活。

在世界的另一侧,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日军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大部土地,在短短时间内,祖国大半山河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人民生活苦难、国不成国、军不成军,甚至人不似人。在这时,一位伟人带领一群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勇士,拿起简单的武器——小米加步枪,在艰苦的环境下经过8年抗战,终于在1949年的秋天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两个东西半球的国家,都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苦难的经历、崛起的兴替,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国情和管理理念及管理体系不同,两国文化又有着不可思议的差异。

中国人靠集体,法国人靠个人。有许多国内朋友对我说,法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主义国家。到了法国,你最大的感觉就似乎自己掉进了个人主义的汪洋大海。法国人从文化上强调自我,追求个性解放,人人号称是哲学家笛卡儿的信徒,“我思故我在”。因此,个性在法国文化中十分重要,无论是人还是事物,没有个性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就将得不到尊重。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的建筑,一个地区一种风格。在巴黎,你随便走在哪条大街,没有一幢建筑是重样的。在这种强调个性的文化中,强调一致,统一思想是很困难的。而中国人则认为,思想决定思路,认识影响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才能形成共识,汇集共识才能凝聚力量,没有共识就会分散精力、牵扯力量、阻碍前进。

从管理理念看,中国的组织结构复杂,协调和沟通的要求高,许多问题需要权威人士来定夺。法国的组织架构则相对单纯,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在工作描述中已阐述得很清楚,需要的只是对程序负责,下级对上级的依附关系较少,从下级管理职位到上级管理职位也大约只有二三级,每个人所担任的工作范围很广,并能精通好几个专业,一个人可以应付很多工作也是常事。

同样,中法这种管理架构和理念的差异,既是文化的因素,也是经济的原因。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中国人多资源贫乏,集体主义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生存方式。人们必须在一起,相互团结,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如在中国西部许多缺水地区,集体仍然是获取水资源的惟一手段。但组织结构复杂自然会加大管理成本,这在不计效益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司空见惯,为的是实现低工资普遍就业。这种体制是我国很长时间内的公民生活资料分配形式,所谓“单位”,既是生产的组织形式,也是生活的组织形式,个人离开了单位,显然将一无所有。

法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就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法国自然经济,如葡萄酒、奶酪等生产者,其产品背后都是一个个农村自然户。当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法国,公民的任何生活资料都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没必要对集体有所依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法国人生活水平高、假期多,要维持这种生活模式,受雇的个人必须一专多能,这是保证法国实行高薪金制的前提。从管理学角度讲,组织架构越简单越有利于责任到人,并强化个人在任何组织系统中的作用,人人对岗位和程序负责。相比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言,法国人际关系更为简单,较少浮躁和功利主义现象。细想很简单,就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差异。法国人竞岗上班,招聘是公开的,职务描述很清楚,一旦应聘就有一份权利与义务的合同,其中包括未来发展空间,职业感较强。

这种组织架构我们过去讲得较少,我认为这是法国个人发挥作用的机制性保障。但中国独特的管理文化也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人的协调能力。当一个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一起,法国人明显表现得不够灵活,教条主义十足,而中国人又显得过于灵活,变通能力很强。有道是,在中国没有容易办的事,也没有办不成的事。

尽管风格迥异,两个大国仍然不断探索、求同存异,逐步走进兼容模式,我想,这便是泱泱大国的伟大之处!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