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28日电 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以中日关系为焦点的“北京-东京论坛”今日将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截至今年,北京-东京论坛已走入第10个年头。作为两国最重要的民间交流平台和两国政府间对话的重要补充,过去九年来,往届北京-东京论坛关注了哪些主题,与会的中日精英就如何增强政治互惠互信发出了哪些声音,取得了怎样的交流成果,本文进行简要梳理。
政治上互惠互信
【中方声音】
曾培炎:拿出政治魄力 排除干扰
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指出,政治家应时常重温40年前中日关系的“原点”,拿出不逊于前人的政治魄力和勇气,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推进两国关系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唐家璇:重温4个文件 重建互信
中国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表示,35年前中日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应重温和确认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的内涵和精神,四个文件揭示的精神内涵可概括为“以史为鉴、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三个方面。(2013年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
王晨:增进高层交往 做好邻居
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表示,中日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国坚持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做好邻居、好伙伴的共识不断加深。两国应进一步增进高层交往,加强在政治领域的磋商、沟通和协调,不断增进理解和互信,为两国关系及两国合作提供持续、有力的政治支持。(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吕祖善:地方合作交流 奠基友好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认为“地方和民间合作交流是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石”。地方政府合作交流能维护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战略互惠的国家关系,避免出现不和谐音。(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程永华:中日邦交40年 战略互惠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总结,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政治上,双方签署和发表四个政治文件,确立了“战略互惠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奠定扎实的政治基础。(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杨毅:一山能容二虎 打破宿命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海军少将杨毅说,俗语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中日两国相处,要共同努力打破这个历史的宿命论。欧洲的历史告诉我们,德法国这对宿敌现在已是盟一体化的双发动机。(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杨伯江:一公一母互补 相互依存
中日问题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认为,中国民间讲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也就是说中日如果能够真正地实现结构性的互补,并且在文化相互吸引,这种合作并存是完全可能的。从现实来看,也是可能的。(2011年第七届北京-东京论坛)
【日方声音】
加藤纮一等人:求大同存小异 增强互信
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日本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明石康等日本人士认为,当前日中关系非常严峻,日方对此深感担忧,希望双方能够存小异求大同,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危机管理,推动两国关系走上正轨。(2013年第九届北京-东京论坛)
玄叶光一郎等人:日中关系重要 深化交流
日本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日本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明石康、株式会社大和综研理事长武藤敏郎等人认为,日中双方均认为日中关系的重要性是不争的事实,两国不要因个别问题而影响双边关系发展大局,努力扩展交流的领域与深度,不断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2012年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
【外界声音】
日媒:安倍欲防范牵制中国 联合他国围堵
有日本媒体指出,安倍政权的内外政策处处透出防范牵制中国的意图,外交上甚至要联合其他国家“围堵”中国。(2013年10月)
南洋商报:中日关系走暖 打破魔咒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文指出,中日关系的走暖对两国是有利的。中日两国应有大智慧和大格局从“小岛的魔咒”中走出来,去思考两个经济大国的未来。中日关系如果能突破寒冬的桎梏而走进和煦春风里,符合两国利益。(2013年4月)
据了解,“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开始举办,是中国新闻界、学术界与日本民间组织携手,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加强中日相互了解而共同搭建的中日精英交流平台。与会人员来自中日两国政商界、学术界、传媒界等各界。论坛的主旨和目标是通过官民互动来加强交流,并影响和引导中日两国公众舆论。通过数年来的发展,“北京-东京论坛”已经成为中日间为数不多的公共外交平台,影响也日趋扩大。(常红 熊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