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眼中>>中国社会

陕西咸阳康长良弃业归乡11年 尊老敬老“四必须”

2014年09月24日14:4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礼泉县昭陵社区任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康长良在向记者介绍情况。

人民网9月24日电 2011年春节前夕,他去走访慰问村里老人时发现,84的老人和羊住在破窑洞里,羊粪满地,气味扑鼻,而其儿子儿媳妇住在旁边干净舒适的新房里。他十分气愤,当场就对老人的儿媳妇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将心比心,你也有父母,如果你的弟媳对你父母这样,你咋想?你老了,你儿媳对你这样,你咋办?”

童年只有贫穷和饥饿

十年创业办学达千万

43岁的陕南汉子康长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老辈逃荒来到任池山区落户,打小家境贫寒。家中有姊妹六个,除了他上了高中,其余都初中没念完就相继辍学在家务农。他说,“留在我童年记忆里的只有贫穷和饥饿,每年青黄不接时,父母借粮的艰难至今还历历在目。”

看着愚昧带来的贫困,康长良经过熟思熟虑,拿着自己跑运输、搞经营积攒的一点钱,在村里办起了礼泉第一家私立学校——龙池文体学校。

经过十年艰苦创业,到2002年,龙池文体学校发展为资产几千万元,在校学生过千名的九年制特色学校,并多次代表市、县参加成绩体育赛事,取得优异成绩。

弃业归乡勇挑重担

带头捐资通水电路

任池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条件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电力设施老化,贫困人口占村人口80%,村民人均年收入徘徊在800元左右,税收负债累计20多万元。

看着自己用心经营、炙手可热的办学事业,2003年,康长良毅然放弃,回乡担起了礼泉县昭陵社区任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这把重担,直到如今。

11年过去了,康长良回忆说,“当时我暗下决心,既然挑起了村长、书记的担子,就一定要干好,要干出个名堂来,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

村里交通不便,他就带头捐资3万,带领村民整修道路,仅用12天,移动土石2000多方,修通了连接6个自然村的砂石路。在先后投入了150万元后,如今任池村的街道都进行了水泥硬化,行路卖果不再难。村里电力不通,全村仅一台25kv的变压器,一遇风雨就罢工。在“电灯不如油灯亮”的戏谑中,康长良多次跑电力部门力争70多万元,对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任池村地处渭北旱腰带,靠天喝水,水比油贵。康长良带头捐款1万,垫资80万,早出晚归跑市里争取资金,到2012年,750米深井终于成功出水。目前总容量为350立方米的三座蓄水池已建成,10千米的引水管道也已安装完毕。

孝老敬亲行善举

明理教化齐人夸

康长良始终没忘,是任池村的黄土地和老乡亲养育了他。2003年刚上任,他就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探访村里的老人。此后每年的春节和重阳节,他都自费购买礼品,逐一登记慰问村上孤寡老人和七十岁以上老人。

篇首所描述的正是他在探访慰问老人时看到的情景,那位儿媳妇在听完康长良的教训后,惭愧万分,当面就向老人道了歉,随即把老人搬进了新房,改变了赡养老人的态度。此后,这位老人逢人便夸“媳妇好”。

对于村里的老人,康长良一直坚持尊老敬老“四必须”,即:老人有困难必须帮助,老人有病必须探望,老人有矛盾必须和谐调解,老人病逝必须参加送丧。他在村上还立下两个特殊的规定:凡村级会议必须有老年协会代表参加;村“两委会”必须每月向老年协会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村民任开会去世后,家里比较困难,他带头捐款500元,帮助料理后事。

2008年,村民任广新家因雨房屋倒塌,村里争取资金支持,帮助盖好了新房。为了表示谢意,他让儿子买了只土鸡要送给康长良。早已耳闻这父子俩平时不太融洽,他借机进行说教:“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礼品你必须拿回去孝敬你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养育之恩。”就是这一点,改变了孩子平时对父亲的态度。任新广逢人便说“还是康书记有办法,我娃孝顺多了。”

2013年春节,村里举办敬老座谈会,吃团圆饭,临走他还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上一份礼。村里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长良这个娃,比咱哇还好嘞!”

孤寡老人幸福院

谁不赡养收拾谁

任池村60岁以上老人共95名,占全村总人口的13%,其中70岁以上老人41名。

2011年移民新村落成后,康长良就组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设立老年人图书室和活动室,经常开展学习交流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并每年拨2000元活动经费,保障协会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当问及村里要为老年人举办活动,康长良会同意支持吗,现任老年人协会会长任孝祖立即回复道,“支持,当然支持。说给老年人办活动,他都支持,很欢迎。”

为使全村孤寡老人能够幸福安度晚年,他积极争取民政政策支持,2012年多方筹资2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6位老人居住的农村幸福院,炕、锅灶等生活用品一应齐全,还选派专人负责照料日常生活。目前,已有6人长期入住,老人们被问及时,总是热泪盈眶……

针对不愿赡养老人的情况,这个看似温柔的男子,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中透着刚毅,坚定地说:“我就收拾,谁不赡养老人,我就收拾他/她,我来调解。”

满身荣勋11年

不及村民一声好

县老龄办主任冯朝阳对康长良很是认可,“他带领的班组非常团结,人心齐,连上面的领导都服了。”他说,“2008年5?12地震的时候,他还开着车带着人自发去救灾。”

自2003年任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以来,康长良先后被评选为咸阳市七届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礼泉县十大杰出书记,农业、农村先进个人,连续三届当选县人大代表。2013年任池村荣获“陕西省敬老文明号”。

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康长良近11年来的呕心沥血,是远不止七八十万元的个人付出。但这些于他而言,或许都不及村里人说的那句“这个村支书,好得很!”

在康长良的带领下,任池村已有了较大的起色。但他并未止步,对于任池今后的发展,他总结为“以人为本、产业富民、基础强村、旅游兴村”的16字思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他势必要实现的心愿。

记者问康长良,对于村里如此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家里支持吗?

他黝黑的脸庞咧嘴一笑,说:“以前不支持,现在都习惯了,也就支持了。”(熊如梦)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熊如梦、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