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是西方阵营中第一个与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在当时世界越发趋于两极格局的形势下,两个不同阵营、不同信仰的国家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民族性格上的相似之处促成的。
一、维护国家主权荣誉高于一切
1940年6月,纳粹的铁蹄如洪水般涌入法国,当局不战而降。戴高乐将军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即便是寄人篱下,戴高乐将军依然不卑不亢,坚持对“自由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权。“自由法国”的经费由英国垫付,但戴高乐将军坚持只是暂借,把每笔开支做入账目,并在战争结束前还清了所有借款,他用这样一种方式维护法兰西的荣誉。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欠下苏联大笔债务,在自己生活如此困难的前提下,中国人民依然响应号召:勒紧裤腰带,还清苏联债,用不屈不挠回击苏联的刻薄挑剔。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需要租用一颗美国通讯卫星,面对一百万美元的费用,熊向晖打算用一种折衷的方式为中国节省一百万美元。但周总理批评了熊向晖,他说: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
二、独立自主
1958年9月,戴高乐总统分别向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提出一份备忘录,要求参与欧洲事务,这意味着戴高乐要与美、英在北约组织中平起平坐,让各国倾听法兰西的声音。美、英拒绝了法国的要求,戴高乐当即退出北约组织“一体化”机构,并在诸如越南问题、中东问题、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问题上与美国唱对台戏,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而周总理在1953年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己的外交方针,对苏共和苏联在处理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发表批评,坚持“炮击金门”是我国的内政,反驳苏联的指责。在“冷战”中不选边站,并在第三世界发展自己的外交主张,坚持求同存异,坚持独立自主,在国际上与美、苏分庭抗礼。
三、自力更生,不畏强权
戴高乐总统认为欧洲是欧洲人的,必须营造一个多极世界格局,才能保证法国和世界的安全。虽然这种声音在此刻是如此微弱,但让我们在“冷战”中看到了多极世界格局一丝曙光。为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障法国的国家安全,戴高乐总统十分注重发展法国的核威慑力量,为此不惜和美国发生尖锐矛盾,并在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而当时中国的国际形势要比法国恶劣得多。面对国际上美、苏两大国的封锁,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不惧两大国的核威胁,于1964年爆炸了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面对国内诸多问题。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在自己尚且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支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建设。
毛泽东性格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戴高乐的本色就是法兰西民族的本色,他们的相似之处归纳起来就是: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荣誉,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自力更生,不屈不挠,不畏强权。两个国家元首的性格和本色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后来者。2006年3月,在欧盟首脑会议上,由于一名法国商界领袖用英语发言,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即带领随行的部长和外长愤然退席,以示抗议。2012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擦身而过,刚在钓鱼岛问题上得罪过中国的野田佳彦本想与温总理握手,却遭到总理的“白眼”后尴尬收手。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中国和法国两个不同道路的国家却走到了一起,一走就是50年,这并不是偶然,是两个国家的民族性格使然。50年里两个国家有过分歧,并在达赖问题上有过矛盾。但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为促进两国共同向前发展,两国的关系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