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美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致辞。(摄影:人民网 郑青亭)
泛美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接受记者采访。(摄影:人民网 郑青亭)
人民网长沙9月13日电 (郑青亭)9月12日,在第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上,泛美开发银行行长莫雷诺发布了有关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贸易投资关系的最新报告,并接受了媒体专访。
“中国对拉直接投资尚不成气候”
中拉贸易起飞于2003年,除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轻微下滑,这十年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两地区间贸易总额达到292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10倍。
“尽管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一些人仍然表示关注、担忧。”莫雷诺在大会致辞中说。从2011年开始,中拉贸易增长主要由中国的出口所推动,主要是制造业产品,尤其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为重,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中国的出口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矿业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双方在快速发展贸易的同时,需要让商业合作多元化,促进投资领域的合作。”莫雷诺说。
到目前为止,外国直接投资对改变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的格局影响甚微。泛美开发银行报告显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希望中国资本促进该地区基础设施、能源和制造业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对该地区直接投资并不成气候。
报告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来自中国的资本大多是“挂钩资源贷款”的形式。即使经历2012年显著增长后,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直接投资总量依然相当小,还不足以构成该地区投资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投资目前主要流向该地区农业、采矿业和能源部门。
尽管中国对拉美的投资还没有大幅增长,但莫雷诺说,已经有一批先行的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兴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三一、比亚迪、小米、百度等。“这些公司在当地建立了工厂,生产挖掘机、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板,建立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
“中拉经贸关系不需局限于比较优势”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的贸易体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而言,中国自然资源稀缺而劳动力充足,而拉美和加勒比自然禀赋分配正相反,这直接导致了“大宗商品换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
但莫雷诺却认为,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并不一定局限于有关比较优势的教科书模型,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给中国人口构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将对其未来贸易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泛美开发银行的报告指出,中国国内消费只构成国民收入的37%,这一比重远低于印度(54%)、印度尼西亚(61%)、越南(66%)等亚洲国家。在工资上涨、预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浮动区间扩大的影响下,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将得到提高,消费者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预计至2030年间,中国的消费将以8%至11.5%的年增长率增长。
据该报告预计,到2030年止,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仅会加快中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会让这一市场变得复杂。”莫雷诺说,随着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将带来消费模式的改变:对肉类、加工食品、耐用消费品、电子产品以及去电影院、购物商场等休闲活动的需求将会增加。
对于这样的市场变化,莫雷诺表示,中国将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拉美和加勒比企业应该为进入这一市场尽快做好准备。“中国对肉类产品、水果、加工食品和零食等产品的需求增加最显著,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正好在这些部门有比较优势。我们的企业应该做的是,以新兴中产阶级可以承受的、相对较低的价格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