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的深宫禁内,大殿之中,伺奉的宫人给病中的康熙皇帝服下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带来的西药金鸡纳霜,这位叱咤疆场的“千古一帝”泰然自若,一众大臣却镇静中难掩焦虑。康熙皇帝一连服用数日,宫中传出消息,圣上已觉龙体无碍,众大臣十分惊异。
两百多年后的首都北京,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戴高乐将军的私人密使却在耐心等待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因他正担负促进中法建交的重大任务,此事是戴高乐审慎思考之后委托他的,他必须圆满完成。好在一切虽有波折,却也经过双边谈判逐步达成,中法最终确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纵观历史,古今辉映,异曲同工。奎宁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使这位英主为大清帝国的康乾盛世继续夯实基础;法国主动与中国与法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这两件事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纵观两个国家、两国人民,发现正如前人所说,法国和中国,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有太多的相似性,法国是欧洲的中国,虽是先人之言,却也不无道理。两国互相吸引,历史交流源远流长。
“太阳王”路易十四怀着对遥远神秘东方的向往,先后派出传教士和科学界人士到达中国访问交流,促使康熙皇帝学习了解更多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中国人也在这次交流中跟随法国学者返回法国,让法国人更客观真实的了解中国人。康熙皇帝为了感谢路易十四的馈赠,回赠他中国的书籍还有很多其他礼物。两个东西方国家,借着这次直接的交流互相有了新的认识。
此后法国经历了大革命和政权更迭,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大国,而此时大清帝国日薄西山,同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局限。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复杂博弈,导致双方剑拔弩张发生中法战争,这场战争使法国获得很多权益,也使清政府更加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建立自己的海军力量。及至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中法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国宝流落海外,国家生灵涂炭。
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使世界形势发生变化,在此期间,中国经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中国和法国从敌人走向同盟,共同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华工在法国为战争和法国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法国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政界、文化界、艺术界精英和栋梁,他们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没有立即建立邦交,但是交流与合作却也不曾中断,曾经留学法国的周恩来总理在世界舞台上以得体的外交形象引起西方注目,而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也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率先倡导与新中国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核爆炸式”的外交举动将中法两国的关系推进到新的高度,中法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中法关系有过艰难的时刻,萨科齐会见达赖,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法国收藏家高价拍卖流落国外的圆明园文物,这一度令中法关系蒙上阴影。好在,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两国关系始终在曲折中前进,中国人会记得分歧和低谷,但中国人更记得守望和相助。中法两国政府官方和民间组织各个层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核能、医药、数学、法律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习主席三月份访问法国,在巴黎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演讲,阐释文明和文化的重要性,除了为宣传中国文化努力之外,相信也是对法国尊崇历史、重视文化的回应。同时,在这次访问中也对中国和法国今后五十年的关系,提出新的设想。有人曾说,法国人在中国人身上看到自己,而中国人也在法国人身上看到自己,他们互相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互为对方的镜子。这个比喻不无贴切,希望中法之间,以彼此为镜,以历史为镜,促进两国关系新的发展。
忽然想起海河之上的“解放桥”,它的曾用名是“万国桥”、“法国桥”,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不知曾经的设计建造者在天有灵,知道这座见证百年风云历史的桥梁如今仍然架在海河两岸,为中国人民的交通便利服务,会不会欣然一笑。 vive la france,vive la 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