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我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征文>>征文作品

我眼中的浪漫法兰西

许婧怡

2014年09月09日09:50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今年的春晚,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节目就是拥有“法兰西玫瑰”美称的苏菲·玛索与刘欢共同演绎的《la vie en rose》。普通观众对于国与国的建交兴许了解不多,但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春晚苏菲·玛索首登央视马年春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作为一个90后,我出生的那年刚好是中法建交30周年。不过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对中法建交并没有多大概念。也许是因为我出生的时候,中国与法国就已经保持了三十年之久的友好关系,而我对中法未建交以前的状况又知之甚少,没有建交前后的强烈对比,儿时的我也就没对中法建交有多大感悟。不过因为今年是中法建交的“金婚”之年,所以我也就私底下多了解了一下中法建交的前前后后。

中国与法国正式建交是在1964年1月27日。那个时候全球正处于冷战格局下,由于美苏对峙,欧洲被一分为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西欧各国与美国结盟,建立起北约组织,而东欧国家则与苏联结盟,建立起华约组织。美苏两极争霸使得昔日辉煌的法国被迫沦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二流国家。然而,法国却是一个有着极强“大国情结”的国家,法国人民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他们不甘心当时的局面,反霸情绪严重。后来,戴高乐将军成功当选法国总统,在他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然而,在当时的西欧,英国紧随美国亦步亦趋,德国又因其战败国的身份分裂而难保自身的独立,在整个欧洲都难找到可以同美国抗衡的盟友。于是,戴高乐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身上。因为当时的中国同法国处境很相似,随着中国的独立发展,反苏情绪也日益高涨。于是,法国决定改变不正常的中法关系,并最终于1964年1月27日与中国正式建交。“对中国来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缺口,打破了国际上反华势力企图孤立、排斥中国的阴谋。法国则实现了戴高乐将军反对美苏主宰世界、追求法国自主独立大国地位的重要目标。”

中法关系在戴高乐后的蓬皮杜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时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直到密特朗上台后,两国的关系才开始出现波动,陷入低谷时期。而这样的局面随着希拉克的上台而得到改变。当时德国实行低政治化的经济政策,一致谋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并成为了中国首要的欧洲经济合作伙伴,这使得希拉克意识到,必须要调整密特朗时期的对华政策,缓和中法关系。希拉克在其12年的任期中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与此同时,希拉克在位期间,中法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次数也增多。而后,萨科奇上台,中法关系经历了由好到坏再由坏到好的坎坷过程,但就算期间挫折种种,中法两国关系也始终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随后再到奥朗德上台,中法两国迎来了建交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中法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友好。

不过,作为一个不谈政治的90后,我更想谈谈中法建交五十年来我的亲身感受。我不知道在中法未建立友好关系以前中国人眼中的法国是怎样的,也许那个时候人们觉得法兰西是个很遥远的国度,就像我外婆说的,“那个国家应该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吧。那时候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呢,哪有闲功夫管别的国家呀”。也许普通百姓把法兰西统归于“外国”一词,法国人也都是“外国人”,蓝眼睛金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总之我也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们到底对法国了解多少,我只知道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白,romantic,拿破仑,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红酒……这些词都是属于法国的,每次见到这些词汇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说的就是法国吧“。也许是中法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的缘故吧,我得以多渠道且更全面的了解法兰西这个浪漫之国。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法国的什么,或说法国的哪一方面给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想应该是法国的文化吧,或者准确点说是法兰西特有的艺术的人文气息。我从来没有艳羡过美国的富有强大,但是我却十分憧憬法国的浪漫与惬意。我喜欢把法国从西欧的国家里挑出来,因为它和北欧更相似,但又不全是。不过因为我并没有到法国去生活或者是旅游,所以我对于法国文化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书籍、音乐和电影之类的。其中,我最爱的,就是法国电影。

同好莱坞的电影不一样,我个人觉得法国电影褪去了浓浓的商业气息,透着一股清新浪漫之气。很多法国电影都不会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运用大量特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是通过一个细小又平凡的故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对于法国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青春题材的爱情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初吻》。这部被誉为“法兰西之吻”的作品确实很美好。先不说剧情如何,光是14岁的苏菲玛索那甜甜的笑就已经让人倾倒。而这部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青春期少年在早恋中的哀与乐。故事很简单,但就是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喜欢它,也许这就是法国电影的魅力。除了《初吻》以外,《两小无猜》也令人印象深刻。一是玛丽昂歌迪亚的演技令人称赞,二是相比《初吻》来说,《两小无猜》在剧情上更特别。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总是会想,“Cap ou pas cap?”,假如人生就是场赌注,那又会怎样。

除了青春爱情片之外,法国人还特别擅长熬制心灵鸡汤。比方说《天使艾美丽》、《蝴蝶》、《放牛班的春天》之类的著名的心灵鸡汤级电影。这些电影往往都是从一个很小的人物入手,把他们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觉得其实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发现去经营。相比而言,美国更擅长的是制作各种英雄情结的片子,虽然观众看完之后会感到震撼,但那毕竟离我们很远,太不现实。而法国电影就是那种接地气儿很足的类型。但是这种接地气儿并不显得俗套,我想这也许是与法国人身上的艺术气息有关的,所以他们才能把那些小故事表现得那么亲民与美好。此外,我个人觉得《这个杀手不太冷》其实也是一碗心灵鸡汤。不过,它的题材与其他励志温馨电影不同,而且角色也不是平凡小人物,而是一个杀手和早熟的少女。但是我又觉得它确确实实是一部经典的心灵鸡汤级电影。吕克贝松用残酷的现实衬托出了里昂这个杀手的温情。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有太多太多,我除了用经典来形容它,实在找不到别的适合的词汇。

当然,法国还有很多其他题材的电影,比如我们熟知的轻松喜剧片《的士速递》,又或者是历史题材的《绝代艳后》,还有任务传记《玫瑰人生》等等之类,但是我个人还是偏爱法国的小清新爱情电影和心灵鸡汤电影。

透过法国电影,我可以感受法国的浪漫与艺术气息,更能瞥见到法国人的生活小片段。我一直觉得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急于显达,往往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是越来越好,但是在精神层面,国人们确实又缺失了一些东西。就像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上更好地学校,忙于工作赚钱,却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情侣们迫于买房的压力,却忘了在街头拥吻的浪漫……事实上,观看法国电影,带给我最大的益处就是让我时刻牢记,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不过生存压力有多大,都不能被这些外物所左右,内心应该一直住着一个小女孩,把人生当做一件浪漫的事,学会忙中偷闲,苦中作乐。保持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去追求精神世界的美好生活,而不应被物欲所蒙蔽。

现在正值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我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法国电影能够进入中国市场,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法兰西文化。当然,更希望的是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能够更进一步,中法人民之间都够更加友好和谐的相处。

分享到:
(责编:王珏忱(实习生)、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