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国际专题>>会议-论坛-周年>>中法建交50周年>>“我眼中的中国和法国”征文>>征文作品

茶酒金婚

黄依梵

2014年09月09日09:3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记得还是在大一的时候开设的“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这门课程当中,很多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国外各个国家的文化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容,有刘宝存老师给我们讲美国、刘敏老师讲法国、肖老师给我们讲俄罗斯、高益民老师给我们讲日本、孙进老师给我们讲德国等等,还有给我们上《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江天岳师兄也是在法国留学归来的,他说的一口流利的法语让我们很是羡慕,或许不知不觉的也就是在这些课程当中对法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烈的兴趣感,尤其是刘敏老师之前讲的26岁之前到法国,可以免费参观好多地方,令我对法国产生了满满的期待和憧憬,所以在大二的公选课中拉着同学马上就选了《走进法兰西-法国文化与教育》这门课程,就是想对于法国能够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

题目的名字取为《茶酒金婚》,就是顾名思义,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法国的葡萄酒也是声名远播、享誉世界,所以就此用茶借代我们中国,用酒来借代法国,而且另外,我们都知道,红酒和茶都是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水,都说“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就是连接各类事物的桥梁,这也就是中国和法国文化的共同和相通之处,不论是喝酒还是品茶,都可以说是在体验和感受法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各自独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是在欣赏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一种国风,而2014年又是中法建交50周年,用茶酒金婚这四个字来传达中法之间建交50周年以来的友好交流和共同发展在我看来是最好不过的啦。以下,写的便是在中法建交以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主要讲述的是法国的文化、教育和电影和我个人对于法国印象的影响。

法国文化

早在 19 世纪,E.B.Tylor 就提出了“文化”的定义,他认为一个人身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复合整体都可以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也包括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也就是说,文化首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又包含多个层面,每个层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文化,Geert Hofstede 提出了国家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在四个不同的文化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文化性别、不确定规避)上定性和定量地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和行为。他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和法国的文化都尊重社会上的等级制度,而不同的是,中国人更加主张集体主义、法国更尊重个体的利益和价值,中国倾向于男性价值观、法国倾向于女性价值观等等。

其实我在这里要描写的法国文化的认识并没有包含这么宏观的方面,只是通过平时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与法国有关的知识和事件,大致讲了饮食文化、广告文化、姓名和地址文化、艺术文化这几个方面。

饮食文化

对于热爱美食的人来说,法国意味着左岸咖啡馆的香浓咖啡、浪漫餐馆里姿态撩人的普罗旺斯四喜鱼汤、细腻肥美的鹅肝、香滑缠绵的三文鱼酱,还有烛光下令人心醉神迷的粉红色香槟……这是唇齿间的法国风情,所以有人说,法国文化其实是一种“口舌文化”,法国人非常讲究饮食文化,法国是全世界公认的饮食王国。法国饮食特别的讲究,法国人不仅对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特别讲究,而且还追求用餐时的情调。法国人将共同用餐看做是结交朋友,联络感情的一种乐趣,不过这和我们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感情深,一口闷”等等,也都是在饭桌上来加深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有一位被称为“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通过感受餐桌上的进餐气氛,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饮食习惯会让你充分感受到法国浪漫气息以及那源远流长的法国文化。

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这几大方面: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酪和酒。这些是法国饮食里不可缺少的内容,说到法国的饮食,记得老师讲过他们经常下班之后在家里换件衣服,打扮一下就和同事、朋友去吃饭,从傍晚六七点开始,先喝酒聊天,然后再慢悠悠地用餐,头盘、汤、主菜、甜品,循序渐进,一丝不苟,没有三四个钟头是结束不了的。他们将食物视作兴趣所在,不仅重视吃,更注重如何吃,从食物中获取乐趣和知识。生活非常惬意和悠闲,真可谓享受生活,另外,在很多节假日的时候法国的小店并不是像我们中国的很多商店一样抓住机会赚钱,这些店家也会放假、自己放松一下,这也是我非常欣赏和向往的一个特点,在我们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有时候适当停下脚步来看看周围的风景,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之处,也是一件非常快乐且明智的事情。

我认为说到法国的饮食,奶酪、面包和葡萄酒是必不可少的。奶酪的品种非常多,以至于你每天吃一种都吃不完;而法式面包这个词语好多人听得如雷贯耳,它是法国美食文化里很重要的角色,法国面包(baguette),因外形像一条长长的棍子,所以俗称法式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国特产的硬式面包,还有一种很好吃的牛角包,有细腻的层层面皮,内有新鲜的奶油,但吃进嘴里却一点也不油腻,酥脆的表皮一碰就掉.让人更加想“一亲芳泽”,不知道过春节是大人们送的“牛角包”是不是就是这个呢;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在法国有很多葡萄酒产区,比如香槟、勃艮第、波尔多等等,而老师给我们讲的关于如何鉴别葡萄酒品质的好坏和真假着实令我印象深刻,可以看标签、看葡萄酒液(比如葡萄酒的颜色是否自然)、看酒塞的标识等,适当和红酒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我想这也是法国人比较长寿和法国女性身材姣好的很大一个原因吧!

广告文化

广告的话其实我也不是非常了解,主要是在课上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几个年份的法国依云矿泉水的广告,还有香水的广告,在颜色、情境、想象力等方面确实做得都非常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拍案叫绝,我想这是可以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姓名和地址文化

记得那次文学院的钱翰老师的讲座—从姓名和地址来探讨中法文化之间的差异,我觉得钱老师讲的特别好,由浅入深,先是讲中国人写地址和姓名都是从小到大来写的,具有视觉-空间上的效果,而法国人写地址和姓名都是最开始的是中心词,之后都是对于那个中心词的解释和说明;之后再引申到餐桌文化上,我们中国人吃饭的时候都是所有的菜刚开始就一起上了,摆了满满一桌,这也是视觉-空间效果的体现,而法国人都是一道菜一道菜上,时间上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之后还讲到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在现实中追求真理,真理是无法言说的,是不可能超越现实和世界的,即现实高于语言,用语言来追求世界、来模仿现实,这样就永远还原不了真实世界了,而法国人则是从逻各斯到世界,认为概念是永恒的、世界是短暂的多变的。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真的都是一直从大到小的习惯去看待事情,因为总感觉这样会比较好找,我们和法国人的认知模式、语言模式的确是有很大不同,不过我也在想,我们中国的书本那个目录都是先写大标题,然后再写小标题,这样一级一级递减下来的,那难道他们法国人的书本就真的不是这样的吗,他们的目录又是怎样一种格式的呢,这个问题值得去现实考查一下。

艺术文化

在我们学校里边有一次是关于法国艺术的一个讲座,是由一个名叫佳玥的人来讲的,关于艺术8的故事,艺术8坐落于北京东城区皇城根北街甲20号,建于1920年的原中法大学,这里是北京市轴心地区,毗邻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五四新文化运动发源地——老北京大学红楼、求是杂志社等一大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地标性建筑群,是北京二环内融合了东方皇城经典文化与西方创新思想,独一无二的百年建筑。艺术8是2009年由两位深爱着艺术的创始人——法国人佳玥(Christine Cayol)和中国人薛运达共同创建的注重创新思维与文化艺术交流的“中欧艺文之家”。2011年,得到联合创始人爱德蒙?罗斯柴尔德(Rothchild)集团及爱马仕(Herm?s)品牌的支持,艺术8迁址于原中法大学开始新的历程。这座百年前与法国里昂大学互为姊妹学校的院落,在历经辗转与岁月洗礼后,红木立柱、青碧彩绘、作为百年校训的孙中山先生《总理遗嘱》碑刻,百年来“民生、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理念,均得到了极致完好的再次珍视、修整与保护,由法国设计师卡罗琳?奥蒂内(Caroline Odinet) 历时九个月精心设计,将法式情怀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一层主厅里青、白、蓝三色相间主梁斑驳而瑰丽;二层画廊空间内光亮的水磨石地面仿佛一幅抽象的水墨画卷;设计师卡罗琳大胆采用了杜鹃红、秋菊黄、孔雀绿、典雅金、尊贵银等明艳色彩作为五个沙龙空间的主色调,配合中式古典家具,表现出华贵、奇巧的设计风格,室内布置了东西方卓越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使人享受到收藏的乐趣。创始人佳玥和薛运达不仅为艺术8注入了迷人的东西方艺术,更带来了创新的生活方式。艺术家、知识分子、收藏家、企业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汇聚于此,与家人、朋友和挚友共同分享艺术、音乐、电影、讲座与生活的乐趣。

法国教育

法国教育的基本特色就是集权制、双轨制和公用性,公共性体现在法国教育费用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国家来支出和承担的,而集权制就是教育更能够促进国家的统一、体现民族的平等、促进教育家之间的内部交流和国际交流,其实很多国家的教育都是具有这些特点的,我们中国也不例外。而关于中法教育之间的比较,我觉得主要在教育投入、课程设置、考试和教育目标这几个方面,中国的教育投入相对来说就不足而且不均衡,法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就比价灵活、自主性较大,在考试方面可能压力会比较小,法国的教育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就是帮助孩子长大成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点是人,而我们中国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符合和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立足点是国家和社会,这一点可能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善……

不过,我对于法国教育最深的印象就是法国幼儿园的老师在教授3岁到10岁的儿童时是需要全科教学的,然后我觉得这个对于老师各方面的要求就很高了,不过在课上听老师说这个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好处的:首先,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衔接幼小方面的问题,缓解了各种不适应的现象;其次,长时间以来可以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所以说每种教育都是有其优点和好处的,并没有绝对的好或者是坏。

法国电影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A.卢米埃尔和卢米埃尔﹐L.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片和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卢米埃尔用这种手摇的电影机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

法国,有着举世闻名的戛纳电影节,有着其电影之父让·雷诺阿,有着可以透视出法国式幽默与文化的《美丽新世界》,之前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查理三世》、《三个火枪手》、《小淘气尼古拉》都非常精彩!法国的小成本电影透着一种成熟的优雅。这是其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传统底蕴的显现。在艺术、资本与观众三者之间找到互动互利的平衡,这是法国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关键。小成本电影之所以一直成为法国电影的主力军。这些电影作品在艺术表现以及市场运作上取得的双重成就,首先要归功于法国电影的社会性及历史性。法国人热爱电影,对他们来说,看电影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消遣,而已被视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这种观影习惯成为法国小成本电影一直保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记:

中法建交50周年确实是非常不非常的一年,在我们2014年春晚当中,还请了苏菲玛索和刘欢一起唱《玫瑰人生》,这也是中法友好交流的完美见证和阐释,而老师之前说的法国现在紧缺汉语志愿者,真是暗自叹息自己不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要不就有机会去梦寐以求的法国好好看一看啦,体验一下他们那边的生活、尝一下他们的美食,非常感谢老师在课上教我们学发音、念法语、看短文,让我们到TAXI上更好地学习法语,可以看出来老师对于法国也是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一定要去一趟法国!同时,祝愿中国和法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关系能够长长久久,并且一直这么合作下去、共同发展,明天会更好!

分享到:
(责编:王珏忱(实习生)、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