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走进法兰西》这个名字吸引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貌似和法兰西有什么样的情结,可是在选课时,我对法兰西的了解也仅仅限于法国的足球,其他方面对我来说都是盲区,当然历史还是知道点的,毕竟都上了大学了嘛。本学期老师主要讲的是法国的文化,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每堂课一开始的法语练习,和法国的历史的讲解。虽然,每节课用很短的时间学了一些法语,我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至于法国的历史,我觉得法国的政权交替的频率有点高。但我总觉得无乱是战乱,还是政权交替,法国依然是那个法国,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法国人给大家的感受就是浪漫,懂得享受生活。什么塞纳河、葡萄酒、香槟……搞得我很向往法国,如果我在那生活,是一种何等情景。我觉得法国的名人还挺多的,像我这样文盲都知道有拿破仑、雨果、齐达内……不过我最熟悉的还是法国足球了,现如今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就是法国人,高卢雄鸡的足球可是有光环的。
我来谈谈本学期课的收获吧,总体的来说,对法国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就先说说吃的吧,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在喝的方面,法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了。法国生产葡萄酒,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有葡萄园近11万公顷,年均产酒5亿瓶左右,是公认的世界最大葡萄酒产地。由于地广土肥,葡萄品种齐全,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有生产,有香醇味浓的红葡萄酒,有带辣味或甜味的白葡萄酒,还有玫瑰红葡萄酒等。从高级佳酿到普通佐餐酒,应有尽有,尤其以红葡萄酒口味最为优雅细腻。梅多克位于吉龙德河左岸,波尔多地区的西北部,地势平坦,表土多为沙砾鹅卵石质,下层土为赤褐色含铁土质,较好的葡萄酒来自奥麦多克村等8个地区,并以村名作葡萄酒名。勃艮第(BOURGOGNE)是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地之一,也是唯一可以与波尔多葡萄酒抗衡的地区,既生产著名的红葡萄酒,也生产饮誉世界的白葡萄酒。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的雄浑饱满,有的精致典雅,千差万别,因此出产的AOC葡萄酒相对较少,主要有夏布丽·科多尔尼伊(COTE DE NUITS)和科多尔·博纳(COTE DE BEAUNE)等地的优良红、白葡萄酒,以及扎奥·卢瓦尔地区的白葡萄酒。著名产地有:夏布丽(CHABLIS)位于奥克斯勒镇附近,平均年产110万加仑干白葡萄酒。阿尔萨斯(ALSACE)位于东部莩日山脉东侧,阿尔萨斯是法国唯一一个以葡萄品种命名葡萄酒的古典产区,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历史上曾几次被德国占领,其葡萄酒风格与德国葡萄酒极为相似,该地区出产味道丰富,浓郁的白葡萄酒,既可以配菜也可以独饮。普罗旺斯(PROVENCE)是法国最早的葡萄种植园,希腊殖民者从这进入法国,在此定居,并开始种植葡萄。该地生产著名的玫瑰红葡萄酒,冰冻至10℃时饮用香味最优美。卢瓦尔(LOIRE)位于西北部卢瓦尔河流域,出产各种玫瑰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就葡萄酒产业而言,对卢瓦尔河谷最恰当的形容就是狭长如丝带般的产区,两边出产口味清爽的白葡萄酒,中间出产各种类型且口感饱满的葡萄酒。朗格多克-鲁西荣地区的葡萄酒,和谐,光照时间长,以西拉和歌海娜两种葡萄混合酿制而成。香槟(CHAMPAGNE)位于巴黎东北郊大约100英里处,出产号称“酒中之王”的香槟酒,从公元3世纪起,香槟地区开始生产红、白葡萄酒,直到1700年才第一次开始生产香槟酒,用于生产香槟酒的葡萄品种主要来自必奴葡萄家族,品种有黑必奴、默尼埃必奴和白必奴。香槟酒是葡萄酒完成发酵以后,进行倒桶、澄清和混合调配,然后将调配的葡萄酒加上甜味,装瓶后再经二次发酵,此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便溶解于葡萄酒中,这就是香槟酒在开瓶时会产生泡沫的原因。陈年香槟酒在上市前必须至少装瓶储存3年左右。
而对于法语,我虽然没有学会太多,但我知道了什么是法语,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但知道说的是法语,我也大概学会了法语的abc歌曲,虽然感觉怪怪的,但好像很有兴趣。大家都知道法语是一门流通很广的语言,也是重要的国际用语,他拥有悠长的历史。说起历史,法国可拥有悠长的历史。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2014年的1月27日是中法建交50周年。此前一周,中法两国政府在巴黎和中国相继举办了新闻发布会。进入21世纪以来,中法之间除了正常的经贸关系、政治与文化交流以外,不时上演着磕磕碰碰,尤其是近些年。两国关系仿佛也陷入一个怪圈,其大致表现是:法国新领导人刚上任时,中法关系会出现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重回相对正常状态。2013年5月奥朗德上台后,中法关系进入了一种有意思的平静而又微妙的状态。平静是和中德关系的热烈密切、和中英关系的回暖反弹相比;微妙则是在奥朗德自2012年至今连续两次对法国驻外大使公开发表的法国对外政策谈话中透露的,在篇幅、定位和用词上,中国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在中法建交50周年的今天,审视中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关系就会发现:当前中法关系,远没有中德关系密切,中德之间不仅经贸关系极为密切和通畅,在政治上的互动也十分默契;中法关系甚至不如近来中英关系的回暖给人的印象深刻,那么对中国来说,法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法国官员曾经对南方周末记者坦陈:就经济实力来说,法国现在确实不能和德国比。但是,德国由于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在地区和全球政治中影响力有限,而法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全球政治方面,以及一向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面,在这方面,一向追随美国的英国同样无法和我们相比。中国政府在考量中法关系时,首先都会想到法国是第一个承认社会主义中国的西方大国。“第一”终究不一样,而且这个“第一”,客观上讲正是当年戴高乐将军不屈服于超级大国意志,实行独立自主外交的结果。实际上,2013年奥朗德总统首次访华时,中法两国已经就新世纪如何充实和发展两国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从美联社当天发出的一个报道可以看出端倪。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正在访华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周四承诺推动一个不受任何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格局。”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了推进“多极化”世界的愿望,报道强调:“这样的格局将会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尽管他们在各自的讲话中都没有提到美国。”也许,中法两国确实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寻找共同合作的议题和项目了,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同时对双方内外政治都有意义,“既好看,又好吃”。
本学期通过上《走进法兰西》这节课,使我对法国多多少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只是一门公选课,老师是认真的给我们上课,而我对这节课的学习呢,自我感觉还说的过去,没有什么让自己强记的东西,就是很自然地听老师讲课。有一个词语叫沐浴春风,我上这课就有这感觉,我觉得我自己在这个氛围中,不需要刻意干什么,就能够感受到一些东西,老师讲的是法国文化,让我很细致地去说自己学到什么法国文化,我恐怕说不出来,但我自己内心有那么感觉,那就是法国文化。这门课带给我的不是什么多么丰富的收获,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对文化的感觉,一种来自异国他乡的文化的感觉,这或许正是我想要的。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如何去品尝一个国家的文化,从什么方面入手,该做些什么等等。很感谢老师给我带来那种感觉,我会继续的去学习法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