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14年,也是中国农历甲午马年。除此之外,更具有非凡意义的是,今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1964-2014)。喜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在春晚上请来法国“全民女神”苏菲·玛索与法籍华裔魔术师前来演出。两国高层之间也往来不断。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互致贺电,庆祝中法两国建交五十周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来访的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共同出席展览开幕式。而民间也往来频繁,2月2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三,“花都”巴黎阳光明媚,空气中充满欢乐的味道,宛若一位心情灿烂的少女期待着一场重要的约会。一年一度的旅法华侨华人春节彩妆游行如约而至,将巴黎庆祝马年春节的喜庆氛围推向高潮。
众所周知的是,法国对中国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提起法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国的品牌商品,尤其是奢侈品。漫步在街头,时常能听到时尚男女谈论路易斯威登、香奈儿的包包,迪奥的香水,看到街上驰骋着雷诺、标致、雪铁龙的汽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西餐厅,享受法国大餐,法式洋房别墅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新宠。
而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中餐以其独特的口味与多样的烹调方法不仅打开了许多法国人的双唇,也走进了许多法国人的心灵,中国的电器以及数码产品也一改之前“中国制造”所带给人们质量低劣、山寨仿冒的印象,主打新兴民族品牌,以华为、联想等品牌为主导的“中国新制造”正以自主创新与低廉价格悄无声息地向传统西方市场主导发起挑战,这股新风潮同时也向逐步陷入僵化的陈旧的世界市场体制刮来一阵清风,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多提供了一种可能。
现如今,合作已成为大势所趋席卷全球市场,中法两国的民族品牌也在国民经济领域积极谋求协作。许多人已经认识到中国女性给人的感觉已经与以前不同了,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女性的着装是完全国际化的,与巴黎、与纽约的女性并没有很大差异。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南方与北方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比如呼和浩特,虽然离北京很近但是女性着装还是偏于保守的。所以,不能用同一套方法去适应所有地区的需求,这个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想这里期待的是真正有创造力的、有个性的设计师,中国设计应该来巴黎做秀,因为巴黎绝对是一个融合了各种时尚风格的地方,这对于中国设计走向国际来说,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和机遇。如何让中国从一个闻名的服装加工大国寻找到服时装行业发展的新出路?我们欣喜地看到有TARLAZZI这样的法国服装品牌不遗余力、认真踏实地与中国的大型时装企业长期的合作;有MARONGIU这样优秀的法国青年设计师把新鲜的时尚概念带给中国的本土服装品牌。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法时装企业合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许多困难还要克服,许多问题也还需要双方共同解决,我们拭目以待合作在未来开花结果。
但即便是在如此繁荣的前景下,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中法两国的在历史渊源、地理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长期存在且不可避免的,比如一名留法学生小孙所提到的:
1.在法国教室里用的都是白板,国内是黑板; 2.在法国白天也开灯,室内很暗(跟教室采光有关);3.在法国开暖气,室内很温暖。国内都是空调,不开空调就很冷(法国没有统一供暖,一年四季都可以开暖气,只要拧开阀门就可以);4.在法国教室不固定。也许语文课在这个教室上,英语课又在另外一个教室上。不像国内分高一2班,高二3班,高几几班;5.在法国司机会主动停车给行人让路(在法国路人优先);6.在法国戴眼镜的比中国少;7. 在法国水龙头里的水能喝。中国的自来水要烧熟了才能喝;8. 在法国乞丐穿着比中国好,有的还抽烟。都是坐在地上放个小碗。而国内是拿着碗到处走;9.在法国没有压缩饼干,但是很喜欢吃(很多中国常见的食品法国都没有);10.骑自行车,摩托车的少,步行的多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面对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对待呢?
遥想五十年前的1月27日,一份仅44个汉字的联合申明在两国首都公布,在不经意间,这份申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那么,中法建交留给我们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呢?
在中法建交中,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法国著名的戴高乐将军。在当时中国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敌对国”。与此同时中国也与霸权主义的苏联关系恶化。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国”,从某意义上来说,确实为中国打破“光荣孤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事实上,承认中国,是法国向当时的西方“盟主”美国霸权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法国并非所有事务都以美国马首是瞻。戴高乐当时实际上已经向美国一再表明了这一点。但只有“承认中国”,真正使美国对法国从此刮目相看。法国的国际地位一举飙升,成为冷战两霸格局中的一个“异数”。戴高乐自己也承认,“从此,法国再也不被视为一个跑龙套国家了”。因此,用今天的套话来说,“承认中国”是一个双赢之举。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这枚“外交原子弹”使中法两国的“独立外交”闻名于世。这也许是两国建交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今天半个世纪过去后,中法两国处境已大大不同,世界也早已走出冷战阴云,迈向全球化、多极化。但只要两国继续奉行独立外交精神,遵循戴高乐和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中法两国便能够通过紧密的合作,继续在今天的世界上发挥不寻常的作用。包括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非洲建设、在对多极世界的追求等诸多重要领域。
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中法之间发生过严重的外交危机,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的售台武器风波和2008年的奥运—达赖事件。两者均因一方介入了另一方的核心利益而导致冲突。所幸的是危机及时得到抑制。应该指出的是,这两次外交冲突都是源于法国对中国的误判,前者因当时中国出现了天安门事件而判断中国政府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法国当时的总统曾召回其驻华大使进行咨询,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政府是否还能坚持三个月”。第二次冲突则与当时的法国总统本人之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位过度关注舆论动向的总统误认为将拉萨事件与其是否出席奥运开幕式联系在一起将能够为其在民调中增分,因而贸然介入中国内部事务。
近年来在中国也出现某些“轻视”法国的声音,认为法国国力衰退,地位下降,已不再值得重视。这同样是一种误解。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在军事实力上并不比今天奥朗德总统主持的法国强多少。法国外交从来不是以实力著称,而是着眼于某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建筑在“想象力”之上的外交。从戴高乐开始,法国人在外交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远超其国力的行动。西方G8峰会的前身“炉边会谈”G6是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首倡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希拉克1997年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出的、国际“反对小布什入侵伊拉克”的共同阵线是法国率先主导的、金融危机应运而生的G20峰会是萨科齐建议的……法国的“独立外交精神”及其“想象力”确实让法国“执二等车票乘坐一等车厢”。中国应该重视法国的这种外交能力。
更重要的是,法国仍然拥有足够的军事、外交和科技实力,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国军事介入马里和中非,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军事行动并取得成功的。这证明法国在其非洲前殖民地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仅凭这一点,当我们需要非洲的能源和市场时,就不能不重视法国,就不可能绕过法国。在非洲问题,与法国合作是取得双赢的最佳途径。
今天法国很多人知道戴高乐在加拿大曾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但却鲜有人知道戴高乐在承认人民中国后曾在三天后的记者会上大谈中国这个“伟大的人民”和“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戴高乐承认中国之举,从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他与毛泽东主席“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相惜,毛泽东也非常敬重戴高乐。他曾亲口告诉戴高乐的特使、描述中国革命的《人的境遇》的著名作者马尔罗,称戴高乐是他“遥远的朋友”。在戴高乐逝世后,毛泽东在唁电中称之为“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而在毛泽东逝世时,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在他亲自拟定的唁电中称之为“人类思想之灯塔”!相互尊重,是中法奉行独立外交的基础。回顾这五十年,凡偏离这一原则时,双方就出现问题。这也许是戴高乐和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份精神遗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面对两国关系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努力寻求共同利益,注重发展与创新,为两国关系走入新阶段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