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30日讯 《纽约时报》近日以《纽约华人与无家可归者发生冲突》为题,突出报道了华人在抗议政府在华人社区修建收容所的示威中,对无家可归者说了带有侮辱、歧视性的话。《纽约时报》说,有华人在采访时说,看到这些游民,就好象他们要来抢你,感到很不舒服。也有人说,为什么政府要免费给他们提供住处,而我们必须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甚至有华人要他们去找工作。而无家可归者则回应他们“滚回中国去”。
不过当地华人社区领袖却讲了故事的另一面。黄斌是艾姆赫斯特街坊联谊会负责人。他承认,第一次示威时有华人说了不当的话。但是他说,没有一个社区欢迎市政府在那里建收容中心,为什么没有选其他社区,而偏偏选到艾姆赫斯特这里呢?是因为这里缺少收容中心?还是这里有太多无家可归者需要收容?他说,都不是!这里已经有三个收容中心,而来这里入住的游民大部分不是本社区,甚至不是皇后区的,他认为这显然对华人社区很不公平。
实际上,事件的起因可追溯到2013年纽约市长竞选。竞选中,民主党籍市长候选人白思豪批重商业发展的前任市长布隆伯格,任期内创下纽约市无家可归者人数最多记录。白思豪当时承诺,当上市长后一定让纽约的无家可归者都有买得起的房屋。但是,他上任后廉价屋还没盖好,于是从年初开始市政府紧急开建11个游民收容中心,把无家可归者先收容起来。(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