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为都灵添灵气: 

“汽车城”华丽转型(记者观察)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史克栋

2014年07月29日04: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扫描二维码
  看更多内容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工业的摇篮,有“意大利的底特律”之称。“2006年冬奥会让都灵市发生了质的变化。”都灵市长皮埃罗·法西诺非常自豪地评价冬奥会后的都灵市。

  在都灵旅游公司新闻官基亚拉的指点下,记者步行至市中心的罗马大街。这是一条柱廊式的商业大街,走不多远,穿过圣·卡洛广场,来到了卡斯泰罗广场,这里曾是2006年冬奥会的心脏,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中心设在广场一侧的马达马宫里,颁奖仪式就在广场中心举行。

  在圣·卡洛广场上,记者看到一群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有立有坐,有的拉着手风琴,大家引吭高唱,十分欢乐。基亚拉说,这也是在冬奥会后出现的新场景,之前广场上是一个大停车场,人们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环境。

  埃维丽娜·克里斯蒂琳女士经历了都灵从申办到主办冬奥会的全过程,在冬奥会期间,她担任组委会执行主席。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冬奥会给都灵留下的遗产主要有两个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来都灵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物质保证;精神方面使都灵人找回了以往的自信,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克里斯蒂琳告诉记者,都灵的变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菲亚特汽车及其周围的一大批企业都遇到了产业调整的问题。1996年都灵成功举办了世界滑雪锦标赛后,当地政府意识到举办大型活动可以扩大都灵的影响,让世界更多了解都灵。

  克里斯蒂琳的第一份工作在菲亚特新闻处。当时的菲亚特在意大利举足轻重,但今天的菲亚特集团总部已不在都灵,而是分别设在伦敦、底特律和荷兰。都灵已经成了一座文化旅游城市,这在冬奥会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她走在街上,常有人向她表示,“那届冬奥会太好了,再来一次吧!”

  当今文化活动已经成为都灵的灵魂。始建于1798年的安东内利尖塔内如今是立体装置的电影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是海外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馆长格雷科告诉本报记者,自冬奥会之后,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不断上升,原来每年接待约15万人,现在每年多达60万人。现在博物馆边开放边进行装修与扩大工程,明年4月完工后,博物馆展出面积将从现在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

  曾是菲亚特汽车工厂的林高托可以说是都灵变化的一个缩影。这座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曾是菲亚特最大的汽车制造厂。记者来到位于顶部验车场一端的乔瓦尼·阿涅利画廊博物馆,馆长马尔切拉女士告诉记者,阿涅利在世时就决定将这幢建筑改造成多功能的活动场所,他请来了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皮亚诺负责大楼的改造工程设计。现在阿涅利博物馆里陈列着其家庭捐赠的多幅大师名画并举办艺术展览。她每天在这里办公,总能感受到菲亚特与这座城市剪不断的关系。尽管从外形上看,这座大楼与当年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内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里面既有音乐厅、电影院,也有经营百货、餐饮的商业街,底层用来举办博览会,其中还有两个酒店,这里被称为都灵的“城中城”。

  法西诺市长讲的“质变”高度概括了都灵的变化,冬奥会确实给都灵增添了灵气。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9日 23 版)

 

联系本文记者

史克栋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