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专家: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规模罕见 不点名敲打安倍

2014年07月07日23:2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郑青亭)今日上午,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在中国记协新闻茶座上表示,今年的七七纪念日是中国用法律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后的首个抗战爆发纪念日,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主席的出席是理所当然且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对内对外宣传日本侵华罪行,与安倍否认历史的言行进行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6月,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7月3日起,中央档案馆陆续全文公布45名受审的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吉林省档案馆也于近日公布了450件日军侵华时期邮政检阅档案,涉及信件约4.5万封。7月6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和新华网共同筹办的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7月7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

习近平发表演讲不点名批评安倍

中国一般都是“逢五”和“逢十”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而今年77周年的纪念仪式却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席,规模罕见,引起了外媒的强烈关注。日本时事通讯社认为,以卢沟桥事变纪念为开端,中国正在将国家级别的反日活动提升到新高度。韩联社称,中国军政高层一起参加纪念活动,正是针对因为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端而激烈对立的日本。

然而李薇却指出,习近平的出席另有原因。“我们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国、抗日战争的战胜国、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今年年初之前,我们一直没有以法律的形式把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确定下来,这是我们早就该做的事。我们一直有在七七、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的传统,但今年的7月7日在用法律确定那些纪念日后的首个抗战爆发纪念日,因此,国家主席的出席理所当然。”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李薇分析道,习近平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安倍政府,但却是明确针对所有否认、歪曲侵略历史的人,这当然就包括了安倍。纵观安倍担任两届首相以来的言行,他崇拜日本“二战”战犯,参拜靖国神社,对旧日本军国主义传统充满“历史自豪感”;炮制“侵略定义未定论”;否定旧日军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抛弃和平宪法,为日本军力“松绑”……这一切都说明,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危险地复活,我们对此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

为什么近两年中日问题凸显?

“实际上,中日关系出现问题并不是突然的,走到今天发生变化是有过程的。”李薇认为,中日近些年双边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了新的转折期,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双边关系原点出现了分歧。中方认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的是两国正视历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友好是双边关系的原点。但在2006年前后,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日方所认为的原点发生了变化。当时,来华访问的日本政治家非常正式地在酒会上说,“友好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互惠才是目的。”将“友好”从目标变成了手段,从道德的高度下降到了相互趋利,这种对原点的认识分歧反映了双边关系出现了变化。由此,中日关系进入了转折期。

“中日关系非常特殊,既是常来常往的邻居,又是有历史问题的冤家,双边关系在斗与和之间反反复复,因此,1972年所说的‘友好是原点’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在当下地区力量对比出现变化、中日关系进入转折期的时候。没有‘友好’的大目标,两国关系会比较困难。”

第二,在战略互惠的理解上存在差异。2008年,中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确立战略互惠关系。这一关系是在友好原点基础上,为了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指导性方针。在中文中,“战略”和“互惠”是两个词,是一个叠加的关系。而在日文中,“战略”是形容词,即“战略性的互惠”。也就是说,中方希望有互信,但日本更重视互惠,更趋利。

第三,此前的中日关系受到历史问题和岛屿纠纷轮流交替的影响,但这次的中日关系僵局是这两个问题叠加共振的结果。此外,安全防务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新热点,如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问题。

“实际上,中方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日本的战略和军事行动,而是在等待安倍的动作。然而,日本却在积极宣扬‘中国威胁论’,图谋和与中国有海洋争端的国家联手对抗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双边关系有向多变辐射的危险。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就更有可能和第三国联手与中国发生冲突。”

如何为中日关系“破冰”?

李薇认为,当前的中日关系处在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这完全是由日本政府造成的,中方没有责任。“实际上,中国政府对安倍就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正视历史问题;第二,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这两点是中日元首会面的前提,也是中日关系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李薇指出,中日双方应该展开着眼于长期关系框架的战略对话,而不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危机管控。两国应该就彼此的战略意图、战略安排、战略冲突预防以及协调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不做战略对话的两个东亚强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还有严重差异,这不是很危险的吗?”

“在新的东亚地区格局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日本?日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如何让对方相信彼此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双方的合作应该基于怎样的定位?怎样对东亚的和平发挥积极作用?”李薇认为,这些问题都应该是两国进行讨论的内容。

7月7日,中国记协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为主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交流。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常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