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勇敢地把“肉松”放入口中

吴成良

2014年06月25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勇敢地把“肉松”放入口中

  学校运动会上,乖乖和同学正在跳皮筋。

  本报记者 吴成良摄

  记者的女儿乖乖在美国上学,今年6月20日刚上完小学二年级。透过过去一年她的经历这扇小窗口,记者观察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甚至碰撞,好在这一切最终在交流中得到化解。

  去年9月开学后不久,学校举办“国际午餐”活动,让家长为学生准备一两道菜。我们为乖乖准备了饺子和肉松,饺子代表了中国传统美食。至于肉松,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香酥的肉松符合美国人大口吃肉的习惯。孰料,乖乖的大部分同学都不吃。我们从这些小孩口中得知原因在于“It looks hairy”(看起来像头发),这才恍然大悟。是啊,肉松毛茸茸的,还真和不少美国人的金色头发很像。我们全家感叹于美国小孩的想象力,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差异。

  这还不打紧。乖乖后来遇到的麻烦更大。在去年一段时间,乖乖的同学公开对她说“I hate China”(我恨中国)。更严重的是,几乎全班一边倒地这么说,一个黑人小朋友除外。后来了解到,这个黑人小男孩来自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乖乖爱国,容不得别人说中国坏话,这样的遭遇,让小姑娘伤透了心。

  一位美国朋友告诉记者,乖乖在学校的遭遇已经涉嫌种族歧视,应该给学校领导和老师写信。于是,今年1月记者给校长和乖乖班主任沃登老师写信。此后,这些孩子不再当着乖乖的面说讨厌中国的话了。尽管看得出,他们的心里并不服气。

  转机出现在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华。今年3月20日至26日,米歇尔携她的母亲和两个女儿访华。这次访华,白宫方面强调“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米歇尔在参观中国学校与学生互动,并到中国历史文化景点游览后,发布“旅行日记”视频,并鼓励美国学生在白宫网站跟踪收看。

  知道这一情况,记者把信息告诉了沃登老师。沃登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米歇尔介绍中国的视频。跟着米歇尔,同学们看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当他们看到了米歇尔从慕田峪长城坐滑道滑下时,乖乖的同学说,“我也要去中国”,“我也想去长城”。

  “社会研究”带来更大的转机。乖乖的班级在“社会研究”课上开始学习中国。同学们了解到,中国位于亚洲,中国有黄河,知道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风筝、丝绸、烟花、火药和更多其他伟大发明……误解和偏见逐渐消除,新的认知逐步形成。

  开学第一天,沃登老师就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正在中国出差。今年母亲节,乖乖班上每个同学都给妈妈做礼物,需要填“母亲档案”,一位小朋友不知道妈妈的年龄,但知道妈妈的属相。于是,乖乖帮他推算出了年龄。不久前,乖乖另一位同学的妈妈去了中国,给她带回来一个中国特色布艺小钱袋,令她爱不释手,还带到班级给大家看。

  孩子的这段经历,增强了记者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信心。信心和乐观就来自于这些孩子们。记者更愿意相信,出自孩子之口的不恰当言论,是童言无忌。记者也相信,小孩子的心灵是善良的、开放的,他们是愿意交流的。就像那次国际午餐上,一些小孩不敢吃肉松,但当他们闭上眼睛,尝试着把肉松放进嘴里时,就吃上了,而且想吃得更多。

  中美关系就像一艘大船,航行中会遇到风浪,但有足够的定力,勇敢地把握住方向,这艘大船一定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本报华盛顿6月24日电)

分享到:
(责编:耿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