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中国乡村知识分子应该有更多担当

——朱国平随笔集《窗外》序

蒋安全

2014年05月05日15:41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多年不见,国平兄突然找到我,要我为他的文学随笔集写个序。

虽然是当记者的,但说实话,我挺怕写文章的,更不用说作序了。小时候,学写毛笔字,听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父亲说,“宁写千张化,不写一张挂”。写完了就撕掉的,人家不知道,再多也没事,但要挂到墙上,甚至发表的,就会被评头论足,有时难免要弄得很难堪,所以要慎之又慎。

更何况写序,要评人论文,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过去读苏东坡信札,发现他常会为耽搁很久乃至数年而交不了稿的序言之类的文字而道歉,觉得颇为奇怪,中国文学史上最天才的作家也会为这类事烦恼。近几年,我为忘年交徐放、鲁煤等的作品写过几篇序言和评论,才知道这作序之难。

然而,国平兄的嘱托对我来说是无法拒绝的。第一,我们有30多年的交情。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国平兄在苏北同一所中学教书,他是我盐城第一师范的学长,甚至班主任都是同一个人,所以,当年是一见如故;第二,我们曾共同钟情于文学,在一起写诗作文,臧否人物,谈天说地,可谓志同道合;第三,我最后走出苏北乡村,出去读硕士、博士,多少得益于他的帮助,他有一些藏书,只要我看得上的,往往就“借”为己有,至今我家书架上还有扉页上写着他的名字的书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都是向着文学进发的青年,如今国平已经当了爷爷,依然在不倦追求;而我虽然获得到了文学的最高学位,却放弃了文学。每当电话里,年近九旬的鲁煤大声呼唤着“在非洲,你一定要写诗,不写真是浪费了”时,我也会流泪,但事后,还是会把属于诗的那些东西深深地藏在心底。大概是到了“欲说还休”的年龄了吧?古人所谓“缘情而绮靡”文学,一般人到了知天命的时候,都慢慢消磨殆尽了。只有真正属于文学的人才会继续文学下去。

不过,国平的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更多的是时事杂感,不是狭义的文学作品。有一些我是在《杂文月刊》及新华网《新华副刊》上读到的。他的这类随笔、杂感,和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有的很像我们报纸上的时评。但他这些一事一议的东西,不是出于专业、专职的媒体评论部专家之手,而是属于中国乡村知识分子原生态的精神结晶,爪牙未去,野性十足,其议论或似家乡苏北水乡小河沟里的蛇盘田鸡,一缠到死;或似非洲大草原上的狮袭角马,一搏即成;有些篇目看似吴牛喘月、蜀犬吠日,但终究是杜鹃啼血,为不蹈袭他人的朱氏一说。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因而,生活的五光十色,各种矛盾的交汇冲突,各种观念的对峙和碰撞,在客观上促动每一个人对时代走向和个人机遇的关注和思考。国平的文章,便是这种关注和思考的心得。他在文章中所写到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并不陌生。比如,反思马加爵事件的《云大,你傻乐什么》,对学校方面为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归案而举杯相庆的做法,尖锐地进行批评,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莫把杭州当汴州》写的是周克华被击毙及某知名人物受审判。前者在全国引起一片狂欢,后者被不少评论盛赞为法律的公平得到彰显。但国平却把人们的思考引向另一个方向:周克华何以从一个正直、本分的农村青年沦落为杀人恶魔;某知名人物和妻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没有他的东窗事发,会不会有其妻子的受审?这些道理,其实浅显而明白,但却被我们更多的人或是习惯性地忽视,或是有意地疏忽了。国平关注了这些问题,并且提出来,形成警醒世人的文字。这些文字,离现实很近,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也很近。

再如,以“表哥”的微笑为切入点的《不在意你的微笑或眼泪》,抨击官员在灾难面前的冷漠和麻木,进而又进入更深层次的开掘:如果“表哥”具有表演的功夫,做出一副哭相,却对解决频发的交通事故毫无作为,这同样应该受到指责乃至法律的追究。某种意义上说,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灾难面前只会流流泪的演技派官员,他们的眼泪比一时藏不住泄露的微笑更可怕,危害更大,更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说国平属于中国乡村知识分子,除了要肯定其原生态,更要看到一个更大的背景——近代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乡村知识分子是最了解中国,最能办成大事的一个群体。中国人在摸着石头过河30多年之后,显然还得接着摸石头,但摸得到摸不到石头,到哪里摸石头,光听言必称华尔街的洋学生不行,还得听听中国乡村知识分子的声音。

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历史把中国人带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生存环境,虽然还是这片土地,还是一样的人群,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甚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当今中国有人歌唱“华夏盛世”,也有人叹息“礼崩乐坏”。如果鲁迅先生复活,他会用怎样的笔调展示如今的中国农村?如果茅盾健在他会怎样用阶级分析界定当代各阶层的分化?

在这样的大时代,一个真正的乡村知识分子,可以做很多的事,很大的事,而不应该是满足于自己的小情调。也许我们自身的根就是农民,我常常与一些朋友慨叹,并不体面,甚至有点灰头土脸的中国农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力量,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依靠他们,取得国家政权,第二代之后的领导人依靠他们,用短短30多年时间,不仅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而且跨入了世界强国之列,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建设,没有不从农民手指上产生的,试问,北京、上海、广东的高楼大厦,有哪一根铁丝不是农民扎的,哪一块砖头不是农民搬的?

可真正了解中国农民,能够把中国农民拢起来的是中国乡村知识分子,他们离中国农民最近,最能理解他们,最了解他们的需求。时下,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亿万中国农民每个个体的“个人梦”,要让全体中国农民真正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浩浩荡荡的洪流中,中国乡村知识分子应该有更多的担当。

国平上师范前当过农村干部,师范毕业后做了老师,后来被调到了政府部门工作,说起来也能算个官的。希望他不要因为我将其归入乡村知识分子之列而不爽,因为这实在没有贬低的意思。事实上,我从读硕士到博士,再到人民日报当编辑、记者,见过太多高校和官场上的大知识分子,他们唱美声,说洋腔,走官步,会很多乡村知识分子不会的东西,但他们真是失去了原生态,他们的文章与国平的文章相比,一个是羽毛丰满、个大体肥的,一个是平平常常、貌不惊人的土鸡,尽管洋鸡相貌颇能唬人,可在菜市场,只有不懂行的,或者手头不宽裕的人才会选择它。

最后,我祝愿国平临近退休年龄出版的作品集,只是他创作的一个新开始!我相信他有这个实力,因为一个月前我回国休假见到他时,他依然年轻,且谈锋甚健。希望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朴实的文字,为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担当。

2013年7月22日

于南非约翰内斯堡

分享到:
(责编:刘融、常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