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30多年的中国去深圳,了解100年的中国去上海,了解1000年的中国去北京,了解3000年的中国去西安。要了解5000年的中国,到河南。”——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
暮春,牡丹花开时节。应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之邀,瑞士、新加坡、秘鲁等14国驻华外交官踏上中国文化体验之旅。首站,河南。
“为什么是河南?”
访问初始,李肇星会长多次被驻华外交官和随行记者问及于此。
“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行第一站来到河南并非偶然。”李肇星从容作答,“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如今这里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原经济区。在河南,可以找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河南,可以感受中国当今的飞速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
河南博物馆。贾湖骨笛、鸮尊、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等镇馆之宝,无声地讲述着中原文明的深厚史蕴和延续传承。还有黄釉扁壶,壶身纹饰的胡腾舞图案是1500多年前,西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直观形象的诠释。
龙门石窟。最初由当时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皇帝下令开凿,跨越多个朝代,早已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卢舍那大佛,端坐伊河岸边,俯瞰众生,“东方的微笑”彰明中原文化的平和与宽厚。
少林寺。仍由北魏皇帝为其敬仰的印度高僧所建。之后成为中国禅宗始祖的菩提达摩亦卓锡于此,汉传佛教——禅宗滥觞。如今的少林寺,继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世界各地有缘人慕名而来,悟禅、学武。
吸纳、交流、融会和锤炼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亦是中华精神主脉。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会见外交官一行时还说:“自古以来,河南注重对外开展经贸、文化交流。从2000多年前汉代开始,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在促进中西方文明和商贸往来中发挥重要桥头堡作用。如今的河南,更加渴望拥抱世界,融入全球。”
历史照进现实。
河南洛阳,曾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运河纵贯南北,是南北交通大动脉,推动南北经济交流。如今,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定位包括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等。亚洲首座规模最大的、设计时速350公里国家高速铁路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高铁郑州东站已经建成运行。中国首个、也是现今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在建设。
“连塞北,通江南。四通八达是中原。”
“为什么是文化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通过文化了解一国历史,了解民族性格,使大家彼此产生亲近感。”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舒乙先生告诉记者,“通过文化行,外交官能了解到中国是可爱的,是热爱和平、不对外侵略的国家,不必对中国强盛有恐惧心理。”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在河南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两个特点,未曾中断和多民族融合。”
“记忆中原、老家河南”是河南旅游宣传片中的词语。
东帝汶驻华大使张芬霞是客家人,来到了河南,来到了“老家”。她感叹:“河南的每一块土地踩下去都有历史,踏下去都有故事”。她不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走马观花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这次访问欣赏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让我体会到了佛教的禅意。”
秘鲁驻华大使贡萨洛·古铁雷斯盛赞此次河南之行“就像回家一样”。他了解中国人的哲学。他说,中国人经常讲“阴阳平衡”,“这次我既看到了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他看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希望河南将来与秘鲁合作,为大学生创造教育交流的机会。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已常驻中国2年,去过十几个省份,但第一次到访河南。他说,公共外交协会帮他圆了一个梦。中原文化在东南亚很有影响力,希望今后有机会将河南博物院的文物请到新加坡进行展览。
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参赞拉姆·普拉萨德·苏贝迪告诉记者,“在这里我发现,尼泊尔和中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在佛教艺术方面,我们是共通的。”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是为了面向未来。”李肇星说,任何文明都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学习历史和文化是为当下和未来发展服务,古为今用。
打文化牌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方式。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宋荣华告诉记者,文化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已经走在前面。而外国驻华使节是一国在中国的国家代表,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会影响到中国与这个国家的关系。如果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全面、深入,将影响该国对华政策。
“为什么开展公共外交?”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公共外交也是为民。”李肇星会长一语中的,“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正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公共外交要给国家发展、地方发展创造条件。外国使节要了解中国,我们也给他们创造条件。”
“公共外交是一座桥,给他们创造条件是我们应该做的。”李肇星说。
宋荣华秘书长说,“公共外交的工作,既要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总体目标,也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开放的需要”。
此次河南行的第三天,协会还安排参观了郑州航空港区机场二期、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项目。郑州航空港区是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外交官们兴趣浓厚。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说:“以前只是听说郑州航空港,今天实地考察后确实很震撼,‘以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是条条大路通郑州。’”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说:“新加坡在河南有一个物流园,郑州航空港发展潜力巨大,一定会向新加坡的企业重点推荐郑州航空港。”
西班牙驻华公使玛尔塔·贝坦索斯说:“河南的交通发展得非常好。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在仓储、物流中心以及机场建设等方面,给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合作机会。在这里我看到了未来更开放、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这是大家共同的机遇。”
此次河南之行的最后一场活动是“灿烂的中原文化与发展的新河南”论坛。宋荣华秘书长在论坛上说,驻华外交官河南之行并没有在今天结束,这仅仅是驻华外交官跟河南方面交流对话的一个开始,希望在半年或一年之后,能够重新回到这里,再来看一看蓬勃发展的新河南。
河南博物馆里,历经千年沧桑的编钟编磬奏响“友谊地久天长”的西方名曲。助推古老的中原文明、发展的中原经济“走出去”,公共外交正在发力。(人民网郑州4月30日电 记者 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