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第一现场)--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我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第一现场)

——访惨遭龙卷风袭击的美国俄克拉何马州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 宪

2013年05月23日06: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面目全非的汽车。

  本报记者 温 宪摄

  忧伤的克里斯蒂娜·托马斯。

  本报记者 温 宪摄

  自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出发后,经过9个多小时不间断长途驱车奔波,本报记者于美国中部时间5月21日下午4时抵达前一天惨遭龙卷风袭击的俄克拉何马州穆尔市。由于美国军方、警方和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全地区封路,因此进入穆尔市的美国35号公路上的车流移动极为缓慢。

  千疮百孔 损失惨重

  在35号公路第十九出口处,当班的警官挥了挥手,允许本报记者进入灾区。哪怕在两天之前,这里还是穆尔市最为繁华的中心地带,但眼下变成了惨烈的废墟:难以计数的汽车被从空中狠狠地摔向地面后,个个面目狰狞地瘫倒在地,车体之扭曲令人难以想象它们曾经在空中遭到怎样的撞击;巨大的保龄球馆也成为一片狼藉的垃圾山;遭遇飞来横祸的沃尔玛超市被掀翻后,一排汽车又重重地砸在里面;多处废墟的水管仍在突突地向外冒水;高高的“沃伦剧院”招牌已是千疮百孔;整个广场内散发着刺鼻的汽油味……

  德比已在这里做了5年的保安,她指着不远处已经七零八落的穆尔市医院大楼对本报记者说:“龙卷风发生20分钟后,便出现警报,医院里的电脑被人哄抢一空,这都是些什么人啊!”她身旁的废墟曾是保险公司、牙医和耳鼻喉科诊所,一对母女正在废墟中寻找着什么。“我从2005年就在这家保险公司工作”,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说,“昨天下午我刚刚离开这里后就来了龙卷风,我现在就是想再找些可以留下念想的东西。”面对这场灾难,她说:“无法用言语形容这一切,这里所发生的一幕幕仍在我脑海中重复着。”目前,龙卷风给当地造成损失的准确数字仍在统计中。由于所有路牌都被刮飞,当地救援人员只能依靠智能手机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搜寻等援救工作。

  缺乏预防 应对不力

  黄昏前的斜阳中,俄克拉何马大学学生佩顿·斯苔西和克里斯蒂娜·托马斯骑着自行车在废墟中穿行。斯苔西告诉本报记者,1999年,穆尔市就发生过一次类似的龙卷风灾难,“我有家人、朋友在这里,已经两天没有看到他们了,正在寻找他们。还有很多人没能和家人取得联系,我们就是想看看能帮助大家做点什么。”“1999年时我才7岁,妈妈曾带我来看龙卷风灾难后的情形,意在教育我无论面对何种灾难,都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今天再次见到这一场景,让我非常感慨,特别是想到那些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的孩子们突然就远去了……”托马斯哽咽地说。

  在谈到灾难带来的教训时,斯苔西说:“这场‘祖父级’的龙卷风再次袭击穆尔市,路径与上一次几乎一样,但我们为什么不吸取教训?人们为什么不认真研究、建立一整套防灾系统?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人工降雨、防雪,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如何应对龙卷风?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就是要为这类灾难做好应对准备。”

  斯苔西说,这里是龙卷风多发地,应该有更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告诉人们应对不同等级的灾难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她的朋友在灾难来临时想从车中逃生,但路上交通极为拥挤,乱成一团,很难从车中逃出。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似乎已经麻木,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当灾难真的到来时,人们根本就没有防灾准备,最终导致惨剧发生。此外,应该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更多的灾害天气避难场所,这对于城市的穷人来说非常必要。对于全美各地的人们来说,大家有必要认真研究如何防灾,堪萨斯州、密苏里州等地也经常发生类似的灾害。

  托马斯点点头说,那些负责民生的人应该问一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特别是想一想怎样保护孩子。“我在国外旅行时,没什么人知道俄克拉何马,没什么人重视和关注俄克拉何马发生的灾难,也没有人关注灾后重建,这很可悲。一旦灾难再次发生,人们将再一次无助。这样的灾难原来发生过,现在又发生了,结果依然如故。”

  尚在救援 清理费时

  正在灾区视察的穆尔市市长格兰恩·列维斯在这一职位上已有20年之久。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此次大灾后应吸取的一个教训是应该多建更为坚固的避难所。“在1999年发生第一次龙卷风后,我们曾建设了一些避难所,但事实证明还不够坚固和完善,导致了不少伤亡。”

  列维斯说,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确保救出被埋在废墟中的每一个人。据他介绍,目前已确认有24人死亡,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伤员数字仍在统计中。“首先要对所有现场进行拍照留作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预计完成对灾区废墟的清理需要16—20天。我们需要推出紧急救援法,以便依法实施救援。以往立法过程需60天以上,希望这些紧急救援法能在30天内获得通过。”

  在这场天灾面前,俄克拉何马大学已经腾出房间,让因灾无家可归的民众居住。本报记者在距穆尔市以南10余公里外寻找旅馆时连连遭拒,原因也是灾民大量涌入,旅馆满员。经过一番周折,本报记者终于找到了住处。

  21日上午,总统奥巴马就此次龙卷风灾难发表声明。他承诺穆尔市民众及所有受灾地区都会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切援助。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纳波利塔诺22日前来灾区,实地考察救灾情况。

  对于难题缠身的奥巴马而言,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灾难具有微妙的“蝴蝶效应”。

  (本报美国穆尔5月22日电)

分享到:
(责编:苏楠、耿聪)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