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测试软件。 |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油田工人在现场作业。 |
巴西石油公司海上钻井平台。 |
被中国吉利公司收购的沃尔沃轿车公司在瑞典的工厂车间。 |
南非米勒酿酒公司旗下产品。 |
巴西铁矿石公司淡水河谷在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等国进行采矿作业;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向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延伸布局;印度印孚瑟斯软件公司并购海外科技公司风生水起;中国电信设备集团华为公司的通信服务网络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南非啤酒业巨头米勒酿酒公司生产的啤酒遍及世界……
越来越多来自金砖国家的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成为耀眼新星。
走向全球正当其时
彼得·威廉姆森
从表面上看,走向全球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公司所在的本土市场发展速度比其他市场要快2至5倍;另一方面,本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机会,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正在从出口、基建投资拉动型增长驱动向消费型增长驱动转型。既然本土市场潜力深厚,为什么还要走出国门呢?
首先,对于新科技、知识和品牌的探索能够帮助金砖国家公司从低端市场走向高附加值产业。如果一直停留在市场底部,公司得到的始终是微薄的利润。金砖国家公司大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成本效益,它们需要通过增值价值来增加利润。
走向全球帮助金砖国家公司提高价值曲线的途径有很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外研究机构结成同盟以及并购小型科技公司等,可以接触到本土市场难以获得的研发能力和技术。金砖国家许多公司通过“工业收购”来提高产品价值。据统计,2012年的“工业收购”占中国企业全年收购交易量的20%,其中近2/3的被收购企业是中等规模的欧洲工业企业,剩下的是规模虽小而科技或设计能力很强的美国企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苹果和三星手机提供麦克风配件的瑞声科技是领先的微型声学器件供应商,它通过收购8家海外的小型科技企业,掌握国外的最新技术,提高研发能力;今年年初,万向集团获准收购了美国的先进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全部非政府资产。
通过海外品牌并购,金砖国家公司面向全球消费者提供的认知价值也在增加。例如,印度的塔塔集团通过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捷豹和路虎,既获得了国际认可的品牌、设计和技术,又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迅速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中国吉利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也是如此。
其次,为了提高本土市场的竞争力,金砖国家公司需要在与本土对手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前,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也在加快抢夺金砖国家市场的份额,以应对在其他地区市场的停滞。只有走差异化路线,才能获取优质资源,扩大竞争优势。通过走向全球,金砖国家公司可以获得新的资源、产能和科技。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它们更有效地赢得海外市场,在本土市场的竞争优势也得以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过程中,金砖国家公司可以集中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利用本土人力成本和资源优势,进一步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金砖国家公司最直接的方式是收购本土品牌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直接用所收购的品牌或合作伙伴的品牌在中低端的市场开展业务。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通过收购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商法国安迪苏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获得了一整套的蛋氨酸生产技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的。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改善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流程。短短不到4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就成为了中国蛋氨酸市场的领导者。
第三,走向全球为金砖国家公司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管理策略,在发达经济体内趋于“成熟”的行业体系中驱动全球整合,如钢铁和化工行业。尽管这些行业在发达国家市场呈下滑态势,但金砖国家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和重组来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通过重新设计生产流程,金砖国家公司能够比欧美同行更好更快地进行生产,也更易于被其他新兴市场接受。欧洲企业在高度专业化的市场上表现良好,但也因此被迫放弃扩大销量来降低成本。金砖国家公司则利用更新的技术与设计,为大众市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国海尔集团将葡萄酒冷藏柜这一高端消费品,面向低端的中型市场做了重新设计,从而占领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巴西的盖道钢铁集团、印度的塔塔集团、马恒达汽车公司也都采取了这一策略。
从全球市场来看,金砖国家公司是后来者,但这也给了它们机会可以看清楚市场行情。要成为长期成功的国际化企业,金砖国家公司必须要向价值链的高端进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其中的一部分。在全球供应链中,金砖国家公司目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
金砖国家公司要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就要充分参与到全球市场价值链高端的竞争中去。走向全球对于金砖国家公司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但走向成功并非易事。金砖国家公司需要慎重选择收购对象,加强整合并精细化管理,才能成功驾驭国际化进程。
(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国际管理教授)
融资与融商相结合
关秀丽
从2004年1月中国TCL公司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合资成立TTE公司,到2012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中国企业在采矿业、成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工程承包领域,从绿地投资、海外并购与重组、合作经营等商业模式,中国企业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国际化之路。
2010年3月,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2012年11月中信证券成功并购里昂证券100%股权。这些案例折射出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价值链整合和全球化运营的高级阶段。
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但面临的商业和政治风险日益加大。推动产融结合,支持企业在投资国践行全球责任,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扎根当地谋求持续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产融结合,延伸产业链,更加彰显企业本地化经营特征。
近年来,中国企业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模式、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贯穿于经营全过程,有效地将“融资”与“融商”相结合,为投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金砖国家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迅速增长,本币结算和信贷业务的发展对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融资效率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际货币体系将朝多元化发展。金砖国家间合作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化运营是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高级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规模、营销模式、交易方式、技术创新、公司制度,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已逐渐形成了适宜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理念、模式和规则。融资融智的国际化与传统优势并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在国际舞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
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王永中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从内向型国际化形式,向在海外设立分销渠道、建立生产基地、并购原材料技术和品牌等外向型国际化方式发展。目前,中国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如华为、中石油、中兴等。它们通过大力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境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其配置区域乃至全球资源的能力。
但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与挑战。首先,国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且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资本管制措施过于严格,使得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过长,或者国内资金迟迟不能调出国外,导致企业错失有利投资机会。其次,各国资源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及其对核心竞争部门的保护主义力度显著增强,致使中国企业针对资源、技术行业的海外并购行为遭遇更多的障碍与壁垒。第三,作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后来者,全球优质资源已被瓜分殆尽,中国企业只能选择一些政局不稳定国家,从而加剧了中国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第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较短,普遍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国际化经营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缺乏有效整合国外拥有先进技术或知名品牌企业的能力。此外,中西方法律、文化制度的差异,以及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不熟悉,加剧了企业国际化运营的风险。
为帮助企业克服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与挑战,一是大幅简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手续,提高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二是财政金融支持应向并购海外先进技术和国外知名品牌、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等类型的境外直接投资重点倾斜。三是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四是制定企业跨国经营的行为准则,健全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五是健全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强化对外投资领域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六是加强与行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境外投资专门人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视觉统筹:
宋 嵩 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