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底首次发现高浓度稀土--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印度洋海底首次发现高浓度稀土

2013年05月21日08:39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美国著名的芒廷帕司稀土矿山2002年由于环保问题被迫关停,图中的积水正是由于长期停工造成的。 陈振明提供

  19日,日本研究人员宣布,在印度洋东部的海底发现了含有高浓度稀土的海底泥。这是在太平洋之外的海域首次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这证明稀土有可能在全球的海洋广泛分布。海底泥在水深约5600米处,最高浓度达到1113ppm(百万分比浓度),平均浓度也达到约700ppm,与太平洋的稀土浓度相似。

  日本研究人员19日宣布,他们在印度洋东部的海底发现了含有高浓度稀土的海底泥。这是在太平洋之外的海域首次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这证明稀土有可能在全球的海洋广泛分布。

  在约5600米的海底以下

  稀土是高科技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加藤泰浩率领的研究小组,去年曾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此次发现稀土的地点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西约1000公里的印度洋海域,距澳大利亚所属的科科斯群岛不远。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钻探的海底泥样品,发现在水深约5600米的海底以下75至120米处,存在含有稀土的泥层,最高浓度达到1113ppm(百万分比浓度),平均浓度也达到约700ppm。

  由印度洋海岭活动而形成

  与太平洋相比,该地点存在稀土的位置更深,开采更为困难。其稀土浓度与太平洋的稀土浓度相似,是中国陆地矿床的数倍,特别是稀有的镝等稀土元素非常丰富。

  研究人员认为,中央海岭喷出的氧化铁等物质会吸收海水中的稀土而堆积在附近,此次发现的稀土就是由于印度洋中央海岭的活动而形成的。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就叫中央海岭。

  加藤泰浩指出:“这说明含有稀土的海底泥并非是太平洋特有的,意义非常重大。其他海域也有可能发现能够开发的稀土矿床。”

  日本重点勘探试采稀土矿

  日本政府内阁会议今年通过作为日本今后五年海洋政策方针的新《海洋基本计划》。根据这一基本计划,日本将把振兴海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方面的重点是勘探和试开采稀土矿。

  稀土是日本在海洋矿产开发方面的主攻目标。为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除了通过技术攻关减少稀土使用量外,还希望从日本近海的深海中开采出“国产稀土”。

  今年1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大学的联合研究团体利用“海岭”号深海调查船,从日本最东端的南鸟岛周边的海底泥中发现高浓度稀土。分析显示,在南鸟岛以南约200公里的海底之下3米左右的浅层泥沙中,存在浓度最高达到0.66%的稀土,这是目前发现的全球浓度较高的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稀土。

  东京大学教授加藤泰浩认为,南鸟岛周边的稀土蕴藏量至少相当于日本国内数百年的消费量。他希望三年内日本能开发出大量采集深海海底泥的技术,并通过降低采集和提炼成本,最终实现商业化开采。据研究小组估算,如果每天开采1万吨海底稀土泥,能够满足日本目前稀土总需求量的四成。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邓志慧)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