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在双赢中不断发展(国际视点)--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作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中非关系在双赢中不断发展(国际视点)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  宪

2013年03月22日05: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黛博拉·布罗蒂加姆教授。布罗蒂加姆教授研究中国与非洲关系长达30余年。她在《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中国援助与非洲发展:输出绿色革命》等专著中,以历史眼光客观介绍中非合作关系的发展。

          

  中国专家脚踏实地帮助当地人实现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习中文的布罗蒂加姆曾于1984年到塞拉利昂研究中国援助的水稻种植项目。2009年塞拉利昂内战结束后,她再次来到塞拉利昂,想继续了解中国援助的水稻种植项目现状。在首都弗里敦时,有人告诉她那些项目已经没有了,但当她花了两天时间,辗转来到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交界的凯内马地区兰巴雅马农场时,看到在这个极为偏远的地方,中国援助的水稻种植项目发展得非常好。当地人说,这么多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中国专家来到这里帮助他们修建水坝、改善灌溉系统、教授种植技术等。

  布罗蒂加姆回忆说,这件事之所以令她感动,是因为塞拉利昂饱经内战,但中国专家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帮助当地人实现发展。

  中国公司在非洲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

  布罗蒂加姆非常认同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帮助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她举例说,中国的华为公司在非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培训学校。华为公司此举不是出于中国政府的压力,也不是一种外援,而是出于很实际的企业发展需要,他们这样做是着眼于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一味将中国工人带到非洲。

  布罗蒂加姆非常同意“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这一论断。她说,与西方相比,中国更早地看到了非洲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在中国公司平均每年投入巨资用于非洲国家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设铁路特别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非洲国家商品的运输成本。从每年资本投入的统计来看,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大于在矿业资源等领域的投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建设也为当地百姓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布罗蒂加姆认为,中国医疗队项目虽然在促进非洲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提高非洲人民健康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工作非常努力,但一般只具有个人与个人接触的“零售”特点。如果将中国医疗队的工作方式改为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治疗,而是帮助当地人进行更大规模的医疗培训,可能具有“倍数”效应。

  中非关系在更加务实的合作中不断成熟

  布罗蒂加姆说,中国现在以非常开放的眼光看待与非洲国家的互惠关系,并不断开拓新的机遇。“互利共赢非常重要。没有互惠,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一直努力践行。”

  布罗蒂加姆注意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频频造访非洲国家,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非关系。较之成本极高的美国公司,中国公司在非洲的发展有着互补性极强的优势。以前的中非关系只是单向外援关系,现在则是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不会一帆风顺。但总体而言,中非关系正在更加务实的双赢合作中不断成熟。

  (本报华盛顿3月21日电)  

联系本文记者

温宪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苏楠、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