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认为中日互信才能友好--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认为中日互信才能友好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  泓

2013年01月26日10: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提升日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增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日本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西园寺一晃这样告诉本报记者。今年71岁的西园寺一晃曾在北京生活和学习10年,是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其父西园寺公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两国民间交流的先驱,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民间大使”。

  西园寺一晃说,日中关系40年来总体不错,特别在经济方面更为紧密。日本的“购岛”行为破坏了两国长期以来达成的搁置争议的默契。领土争议最容易激起民族情绪,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两国领导人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日中两国在很多领域有共同利益,必须本着长远、冷静、互惠的原则,智慧地解决纠纷。同时,增进两国国民间的互信也必不可少。两国国民感情不好,就不会有真正的日中友好。

  据调查显示,40年前,表示喜欢中国的日本人占80%,而现在只有20%,但到过中国旅行的日本人几乎没有不喜欢中国的。这说明“百闻不如一见”对改善国民感情有多么重要。因此,西园寺一晃对日中关系的改善充满信心。他表示,媒体的客观报道对促进两国人民正确了解对方至关重要。如果日本媒体呈现给受众的只是暴力抗议的场面,日本人民就不可能了解真实的中国。西园寺一晃在日本各地演讲时,经常会被问到中国军费开支的问题。他解释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0多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因此中国军费即使是日本的10倍也很正常。如果这样看问题,可能中国的军费还不算多。

  日本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是日本第十一家孔子学院,位处繁华地段,是个开放空间,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进来坐一坐,看一看。开办4年来,学生人数已经由最初的20人上升到200多人,学生构成也由以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老年人为主,转变为以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职员为主。钓鱼岛事件后,学生人数一度减少了50人,但现在已基本恢复正常。西园寺一晃说,孔子学院教中文只是手段,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这方面,中国的对外传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希望今后在这里学习的日本学生能达到500名。

  (本报东京1月25日电)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