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罗莎是一名保姆,每天工作6至10小时,要照看雇主怀孕的妻子、送年幼的孩子去托儿所,一周休息1天。罗莎很满意这份工作,除每月5000比索(约合人民币2500元)的工资较理想外,她还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
在墨西哥,像罗莎这样在本国国内参与有偿劳动的女性近年来迅速增长。由于墨西哥女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远比男性严重,大批墨西哥妇女不得不选择劳务输出,美国是首选地。她们在美国从事物流、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每年汇回可观的外汇。
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提升,是近年拉美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点。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0年至2010年间,拉美女性劳动参与率平均增长15%。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拉美妇女跻身企业高层或迈入政界,譬如墨西哥电信公司等137家在墨西哥上市的大公司中,有56位女性董事会高管,而在13年前只有1位;拉美地区女性担任地方议会议员的比例,也从10年前的14%增至22%,在一些国家,女性还担任了政府首脑。
尽管女性就业境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性别歧视和传统观念,拉美适龄妇女仍是家庭内部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仍低于男性。此外,“同工不同酬”现象广泛存在,女性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深造方面所受的限制也较大。
记者曾参加过在墨西哥举办的“2012年度女性企业家”论坛。来自拉美国家的高级职场女性不约而同地感慨“女性创业难”,突出表现为社会舆论对创业女性有偏见、女性获取启动资金困难、风险投资商对女性能力不信任等。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拉美地区如能切实扫除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屏障,未来将极大减缓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冲击,还可能带来“二次人口红利”。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新发布《全球趋势2030》报告认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存在“乘数效应”。报告预测,拉美地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势头要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排除外部经济波动因素外,能否出台让妇女充分发挥经济潜力的发展政策,是实现乐观增长前景的重要内部因素。
有拉美学者建言,当务之急是完善和实施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的相关立法。此外,制定适合妇女就业的行业投资政策,实施妇女灵活就业和职业再深造计划等,都能提升适龄妇女的就业比重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