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城市化亟须解决基建“短板”(国际视点)--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亚洲城市化亟须解决基建“短板”(国际视点)

本报驻泰国记者 韩 硕 暨佩娟 王 慧

2012年12月06日05: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亟须解决的“短板”。专家认为,城市基建落后对中国及亚洲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成为未来这些国家顺利完成城市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全球咨询机构——美世咨询公司12月3日发布了“2012美世城市基础设施排名”。其中,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和慕尼黑并列第二。跻身前100名的城市中只有17个亚洲城市。上海、北京分列第86和第93位。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是排名最低的亚洲城市,在221个城市中排名第205。

  亚洲城市基建两极化

  这是美世咨询公司今年首次对全球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排名。根据美世咨询公司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新闻稿,这一排名以电力、供水、电话、邮件、公共交通等指标为标准,以纽约为基准城市,对全球221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评级。

  本报记者采访的亚洲国家的专家虽然并不完全认同这一排名的依据及其计算方式,但他们普遍认为,排行反映了亚洲城市基础建设优劣不一、两极分化的特点。

  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局城市发展处处长费越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为现有的城市居民提供日益全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一个不断快速增长的城市居民群体。同时还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的巨大缺口。

  美世咨询公司全球员工流动业务亚太地区负责人菲里·斯坦利表示,有相当数量的亚洲城市排名位列后1/4,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较差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公共服务。

  新加坡经验值得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组主任朱介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能排名第一首先是政府比较强势,其次是政府财力充足,最后是城市规模不大。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城市比较紧凑,没有农村地区。朱介鸣认为,中国城市与新加坡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差距,但中国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差距不应这么大,这与排名的计算方式有关。中国城市基建的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基建跟不上。

  朱介鸣认为,新加坡城市基建有三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城市规划注重长远;二是尊重规划,一经确定就严格“照章”实施,不随意更改;三是没有政绩工程。

  费越对本报记者表示,快速的城市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这些挑战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包括巨额投资需求创造的就业机会。快速增长对技术、工艺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环境压力使一些城市开始注重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如果处理得好,挑战可以转变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机遇。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挑战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成功的城市化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顾问田军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亚洲国家尤其需要着眼长远做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各国都需要采取正确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在文化、历史上的特殊情况,选择各自的城市化发展速度。

  田军还表示,北京建设“卫星城”是可供亚洲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即把城市中的新建筑群和老建筑群分开,把新城和老城分开。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传统的文化历史遗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了传统文化。

  (本报曼谷12月5日电)

  >> 点 评 <<

  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10年来,中国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城市面容改善有目共睹。但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发展也出现了城市病。这次之所以排名靠后,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张,交通已赶不上人口扩张规模和交通设施增长需求;另外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的网速还远远赶不上,在网络信息社会化方面满足不了交流的需要,硬件设备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和欧美国家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民通行素质,在文明出行的教育、文明化素养的提高上花力气。此外,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不是城市越大越好,大中小规模的城市结构要控制好。建设生态型的宜居城市,要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加舒适的生活。城市是人口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高度集中,尤其是房价的高涨给人们以巨大压力。今后我国要多向中小城镇发展,中小城镇要容纳更多的人口,要保持人民生活的舒适度和适当的生活节奏。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军涛、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