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ɑ、o、e、i、u、ü”,一名中国女教师手持汉语拼音字母卡,用清晰、缓慢的发音将这些拼音逐个读出。这不是中国小学课堂的情景,而是埃及尼罗河电视台即将播出的汉语教学节目第一期的内容。
埃及尼罗河电视台是埃及的官方电视台,开办汉语教学节目是其历史上第一次。这档汉语教学节目计划采用周播的形式,每期30分钟,包括20分钟汉语学习和10分钟中国文化介绍。中东地区约100万至200万家庭用户可以通过卫星电视收看该节目。
该节目的开播仪式日前在开罗举行,台下的埃及观众陶醉于中国音乐和京剧的节奏,并为画面中展示的中国大都市的现代气息而由衷赞叹。坐在记者旁边的埃及媒体同行伊斯梅尔兴奋地说:“我喜欢李连杰,今后我要每周通过这个节目来学汉语,这样就能看懂更多的中国功夫片了。”
埃及新闻部长萨拉赫在汉语教学节目首播仪式上说,扩大文化交流是埃中两国重要的合作内容之一,汉语教学节目的开播是双边文化交流的最新成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埃及人希望学习汉语,因为汉语是埃中旅游、经贸、文化合作的沟通之桥。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表示,虽然埃及有约6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并有两所孔子学院,但仍不能满足埃及人学习汉语的需求。尼罗河电视台开办汉语教学节目是一个创新,这将使汉语教学进入更多的埃及家庭,进而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不久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开罗节目制作室正式开播。记者在制作室里看到,漂亮的埃及姑娘努尔,微笑着端坐在制作室里,正用标准的阿拉伯语录制一期有关中国文学的节目。这期节目的策划、采访和编稿都由国际台的埃及员工完成,听众遍布整个阿拉伯世界。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专业,我的梦想是让更多民众欣赏到我的作品。如今,我的愿望在这里实现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座桥梁一样,连接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我深感骄傲。”努尔自豪地告诉本报记者。
该制作室的经理阿迪勒是一名资深埃及媒体从业者,曾担任埃及《华夫脱报》副总编辑。他为了实现职业理想来到这里,每天带领着9名埃及记者穿梭于开罗的大街小巷,发掘涉及中埃两国的新闻线索,并尝试用阿拉伯人民熟悉的形式将新闻表达出来。
阿迪勒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节目关注的重点话题是文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们连续做了4期节目,邀请埃及的汉学家介绍莫言、中国文学乃至中国的一切,听众的反响很好。”阿迪勒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众渴望了解中国,以阿拉伯民众的思路和语言来介绍中国,往往事半功倍。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因素正走向世界,向渴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士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开罗11月15电)
(本系列报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