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推动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向新向实(开放谈)

张海波
2025年05月27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近日,以“向新向好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展会规模、展品种类、参展人数等各项指标均创新高,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新篇章。

  自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合作机制以来,双方贸易规模年均增速达8.8%,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历史新高的1423亿美元,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累计达240亿美元。中国企业加快投资布局中东欧,国内涌现了宁波中东欧产业园、沧州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此外,匈塞铁路建设进展顺利,中欧班列南向通道加速发展,中欧陆海快线建设积极推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居地中海港口前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直航航线超30条。

  着眼未来,双方经贸合作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例如,目前投资合作侧重于外资项目引进,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引导有待升级;产能合作蕴含着大量机遇;乌克兰危机等外部因素、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双方合作带来诸多挑战。

  眼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中欧合作有望成为维护全球多边秩序稳定发展的“压舱石”,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经贸合作也将迎来新机遇。面向未来,双方需要相向而行,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向新向实,引领全方位合作机制走深走精。

  一是积极推动进口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推动双方总体贸易结构均衡化发展。中国2021年9月提出“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目标,今后应以中东欧博览会为契机,以特色农副产品、矿产品、高端中间品为主要着力点,支持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上线“中东欧商品”专区,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发挥中东欧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支持在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北马其顿等对中国实施免签政策的国家开拓旅游线路;鼓励中东欧国家的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等数字服务商拓展中国市场,以服务贸易发展促成双方贸易结构“再平衡”。

  二是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拓展中东欧投资网络,夯实国际产业合作根基。应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双方均具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支持国内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鼓励中国企业与欧盟链主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拓展中东欧与国内市场;加快建设海外投资平台,推动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鼓励企业“抱团出海”,探索“两国双园”模式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加快落实《中国—塞尔维亚自由贸易协定》,争取与更多中东欧国家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加强投资合作的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互联,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构建“硬联通”和“软联通”协同体系。应持续加大对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开拓中东欧航线;鼓励企业在中欧班列沿线、“五海六港”沿岸的波兰、匈牙利、捷克、希腊等国家投资建设公共海外仓;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拓展友好城市网络,夯实政府间合作基础,打造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国内高校与中东欧高水平院校加强合作,鼓励青年学生开展访学、留学、课程交流等各类活动;发挥中东欧国家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构建常态化人文交流合作机制。

  (作者为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教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