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织艺走出深山 独龙族织品亮相伦敦手工艺周

人民网伦敦5月21日电 (徐量)作为2025年伦敦手工艺周中国展的一部分,“妈妈的针线活”公益项目今年来到了伦敦,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国驻英使馆郑泽光大使夫人华梅参赞主持以“中国非遗之美”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伦敦各界妇女代表齐聚一堂,领略中华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了解少数民族的脱贫故事,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同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
在本次活动中,来宾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云南少数民族独龙族的织毯技艺展示,了解“独龙毯”这一中国棉麻纺织活化石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故事。来自国内的专家讲述了独龙族“一步跨千年”的扶贫历程,另外包括彝族、蒙古族在内的民族服饰走秀也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来宾们还亲身体验了刺绣工艺,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温度与匠心。
华梅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非遗丰富多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今天展示的非遗手工艺品,讲述了中国独龙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体现了中国脱贫路上一个人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的重要理念。非遗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瑰宝。我们将继续以非遗文化为媒介,与英国及各国人民增进交流互鉴,深化民心相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竹向来宾介绍了独龙族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地妇女为何以彩虹色作为编织符号。钱竹表示,当地的脱贫攻坚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如今的独龙江已实现5G信号覆盖,新能源汽车在峡谷中穿梭,新兴职业如跨国电商主播、非遗研学导师、民宿主理人等不断涌现,展现出独龙族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多样化发展。正如当地的一句谚语所言:“彩虹架桥的地方,就是希望生长的地方。”这条延续千年的彩虹图腾,正以新的形式融入当代生活,也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这片地区的文化与变迁。
英国妇女理事会理事长巴特沃斯女士、柬埔寨驻英国大使潘哈及多国驻英使节夫人等嘉宾出席活动,对“妈妈的针线活”项目所展现出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表示高度肯定。
据介绍,“妈妈的针线活”妇女手工创业公益项目是中国平安集团依托资金融通优势,与中国服饰报社、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共同策划的扶贫公益项目。该项目也是平安对创新设计、环保生态和非遗艺术扶贫模式的新探索,聚焦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致力于帮助农村妇女通过针线技艺提升生活水平、增强文化自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