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追求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命运相系,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双方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展开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现任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首推“和合共生”“兼济天下”的宏观情怀。翁诗杰说,“和”是东南亚各国平等交流的基石。“和”的理念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习俗相似、文化相通,拥有共同的“和”文化传承。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受访者供图
中华文化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共生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追求。
“我们生活在来自不同文化和传统的人群中。因此,需要理解其他文化和文明。我本人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这其实是东南亚国家共同的文化认同。”马来西亚学者罗伊·安东尼·罗杰斯教授如是说。
柬埔寨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认为,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产品、影视作品、语言教育等逐渐成为东南亚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和认同。
柬埔寨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人民网记者 简承渊摄
“中文的普及与中华民俗的传承,是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的天然优势。”翁诗杰说,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东南亚国家也很受欢迎。春节时,他们也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庆祝活动之中。
在罗伊看来,最具吸引力的同样是传统节庆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非常包容。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与阿拉伯、波斯、印度、欧洲等其他文明共存。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亚洲,所有华人都非常重视这些节日,并遵守节日庆祝习俗,这吸引了许多非华人群体。”
泰国玛希隆大学文化研究专家素帕猜·普拉萨特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调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得到了泰国人民的认同。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哲思和鲜活的日常实践,成为东南亚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环。而海外华人社群的坚守和发展,使文化认同得以延续并影响更广泛的群体。”旅泰青年学者、曼谷大学博士谢鋆说,在泰国,中华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从曼谷耀华力路(唐人街)的红灯笼和庙宇,到清迈、普吉等地的华语学校与中华会馆,均展现出中华文化在异国土壤上的生根发芽。
旅泰青年学者、曼谷大学博士谢鋆。受访者供图
在东南亚地区,中医、太极拳、中国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华人社区等渠道,也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中华文化在柬埔寨的日益流行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不断扩大的学术合作、日益加深的贸易联系以及积极的文化外交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学院等机构在传播中文教育和增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平说,中华文化的流行元素,如热闹的节气庆祝活动、充满活力的武术实践、中医的整体疗法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政府积极鼓励中医药企业在本地进行中药材的种植与生产,为民众治疗时使用。
“在东南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化交流互鉴,不仅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动力,也带来了新机遇。”翁诗杰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