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访阿曼眼科医生法拉赫·卡特希里
“我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2年,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近日,年轻的阿曼眼科大夫法拉赫·卡特希里和人民网记者聊起了他的中国缘分。
法拉赫第一次到中国是2003年,当时他陪母亲去中国看病。母亲的病治好了,中国先进的医疗水平、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热情友好的民众也让他和家人产生了新想法:为什么不到中国留学呢?于是2005年,法拉赫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学习生涯。他首先在天津学了两年中文,而后到北京大学攻读医学,并在大连大学获得眼科硕士学位。“这12年来我克服了很多挑战,但回顾过去,这段经历非常值得。”
法拉赫说,自己在中国生活学习,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人民热情友好。“记得自己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邻居们老问我‘吃了吗?’,后来我知道,大家并不是真的要请我吃饭,而是关心我的生活状况。”
法拉赫还有两次“被送伞”经历。一次是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他身上被浇透了。一位骑电动车的行人看到后,主动送给他一把伞。多年后,他再次路遇大雨,再次忘记带伞,再次有一位骑电动车的行人主动给他送了把伞。“两次雨中送伞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到中国人民的关爱之情。我将永远铭记这种情谊。”
法拉赫来自阿曼佐法尔省省会塞拉莱。塞拉莱曾是古丝绸之路航道的重要港口,也是古代中东乳香贸易中心之一。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曾多次造访阿曼佐法尔等地,带去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并将乳香等香料带回中国。2023年,中阿合作在塞拉莱树立起一座郑和纪念碑,纪念中阿友好交往。法拉赫说,阿曼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与时俱进。当前,双方人文、经贸、能源、技术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为双方民众带来好处。
法拉赫表示,他在中国学习期间,努力向自己的老师和同行学习,最终能够独自接诊患者。“中国经济发达,医学先进。特别是,中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以医生的处置经验更加丰富。我建议阿拉伯病患可以到中国医院就诊,更多留学生去中国学医。”法拉赫认为,中国有数以百计的医学院,是全球接受医学教育理想的场所。
法拉赫最后表示:“在中国学习给了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我参加了很多传统节庆活动。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中国农历春节之际,我祝愿中国朋友们新年快乐!”(海瑟姆·穆扎恩参与采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