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东战地手记|当无人机的嗡嗡声,成为贝鲁特背景音

2024年10月30日15:0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贝鲁特10月30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当无人机的嗡嗡声,成为贝鲁特背景音

  新华社记者王尚 谢昊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色列无人机低沉的嗡嗡声、以色列战机巨大的轰鸣声,以及黎巴嫩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已成为这个城市背景音的一部分。

  哈姆拉街是贝鲁特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咖啡馆、餐馆、书店等各种商店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从天上传来的无人机嗡嗡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战争阴霾正笼罩着这座城市。

  自9月下旬黎以冲突骤然升级以来,大量以军无人机出现在贝鲁特上空,没有一个街区能摆脱无人机的监视。苦中作乐的贝鲁特当地人编了很多段子来调侃,比如,如果哪天在房间里找不到自己的牛仔裤,可以直接去阳台询问以色列人。

  但调侃并不能消解战争。这些无人机随时都可能露出致命“獠牙”。

  10月19日上午,以军无人机在贝鲁特以北约16公里的海滨小镇朱尼耶袭击了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在第一次袭击失败后,车里的一对夫妻弃车而逃,但很快无人机再次进行袭击,将两人当场炸死。袭击发生在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上,现场数百人在惊恐中目睹了全过程。

  朱尼耶远离真主党的势力范围,此前一直被视作安全之地。而这次袭击无疑让人猛然惊醒,如今,黎巴嫩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安全的。

  袭击发生次日,我与同事赶去探访现场,刚站到弹坑旁边,头顶又响起熟悉的声音。我突然想起艾米莉·迪金森的著名诗句:“当我死时,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

  比无人机嗡嗡声更致命的则是战机空袭的声音。在相对安静的日子里,从我们居住的街区听闻,爆炸声像远处的闷雷;空袭激烈时,记者驻地的窗户和家具都跟着颤动。

  过去一个多月,以色列战机在黎巴嫩上空来去自由,黎巴嫩军队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西方国家不允许黎巴嫩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他们觉得这会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一个名叫纳吉布的黎巴嫩小伙告诉我。

  在被问及西方的经济援助时,他冷笑一声:“给你些钱买块面包,转头又送给你的敌人一把枪,这算什么援助?”

  每次空袭后,救护车的鸣笛声最为刺耳。普通人奔逃之际,急救人员却直入险境。黎巴嫩卫生部曾多次强调医护人员的危险处境,并报告说已有160余名救援和医护人员在袭击中丧生。

  今日之贝鲁特,既冷清又嘈杂。

  以往游人如织的圣尼古拉阶梯,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商店和餐厅还在营业,几乎没有客人光顾。在位于市中心的贝鲁特露天市场,奢侈品商店门可罗雀。走进一家高端服装店询问生意状况,店员指着摆放整齐的商品对我说:“你是我今天的第一位顾客。”

  但在其他一些地区,由于来自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大量难民涌入,街道变得格外拥挤。为安置难民,政府将大部分学校和未使用的政府大楼都腾了出来。

  贝鲁特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几十年来,在一次又一次动荡中,她始终敞开怀抱,接纳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难民,以及本国流离失所的民众。贝鲁特人把这座城市比作凤凰,因为她一次次遭受重创,却总能浴火重生。

  无人机还在嗡嗡作响,但街上不时传来笑声、咖啡杯的碰杯声和小巷里的音乐声。人们彼此心照不宣,战争没有夺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日子还在继续。

(责编:崔译戈、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