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驻华外交官:保护环境与发展并不相悖
 小字号
小字号
				
	
哥斯达黎加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希美娜·哈恩。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昆明10月15日电 (记者赵健)哥斯达黎加地处中美洲,拥有多样的植被、神奇的物种,被誉为“美洲花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之际,人民网记者专访哥斯达黎加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希美娜·哈恩,请她分享哥斯达黎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
“希望在昆明举行的COP15大会成为全球的一个转折点,成为各国认识到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时刻。”哈恩表示。
哈恩说,期盼COP15大会通过一个宏大而务实可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将是缔约国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的真正工具。
上世纪40年代,哥斯达黎加约四分之三的国土被森林覆盖。然而,至上世纪80年代,约一半森林因大面积毁林开荒而消失。在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哥斯达黎加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多年努力,如今森林覆盖近60%国土面积。
哈恩介绍说,环境服务补偿机制是哥斯达黎加20多年前开始实施的一种机制,对森林提供的环境服务给予经济上的认可。这对解决农民的脱贫问题和资源的再分配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森林的生态和社会价值。
她还提到,在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哥斯达黎加建立生态保护区,这些生态保护区现在也变成一个个旅游景点,使生态旅游成为哥斯达黎加的支柱产业之一。
哥斯达黎加一直将保护自然作为其发展模式的一部分。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国际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在2018年期间,该国的生态保护区就贡献了约1.9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
哈恩认为,与哥斯达黎加一样,近年来中国同样通过各种实践表明,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她表示,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最有影响力的目标之一,显示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诺。
哈恩希望,更多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哈恩说:“保护环境与发展并不相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