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互学互鉴,英国教师走进上海课堂——

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举办

2019年11月26日14:5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摄影:何思哲)
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摄影:何思哲)

人民网上海11月26日电 (朱恺洁 姜泓冰)“6是两个3,9是3个3”……随着孩子们清脆的童声,数学知识在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传授,海派课堂的风格也给前来交流的英国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于近日举办。从11月11日起的两周时间里,来自英国的107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将分别走进上海中小学数学课堂,感受海派教学的风格与魅力。

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项目。该项目不仅展现了上海在基础教育改革理念、措施、方法等方面的积极成效,也展现了中英互学互鉴、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据介绍,本次交流项目是历年来沪交流的英国教师和专家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11月11日的启动仪式上,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指出,该项目给英国的学生及学校带来了真正的改变,“7岁儿童数学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部分学校七岁学生的数学水平已接近期望值。日前,英国已尝试在中小学中推广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预计到2023年,将辐射近1.1万所英格兰学校。

本次来沪交流期间,英国教师共走进上海市9个区的中小学数学课堂,全方位开展教学交流。12日下午,英国教师来到教研交流的第一站浦东洋泾菊园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殷嘉滢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们带来《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向英国教师展现了上海信息化数学教学以及同伴互助教研模式的成果。

课堂上,学生们分成一个个小组,采用圆桌讨论的形式,与教师距离更近,能和同学展开更多的交流。同时引入iPad进课堂,通过传统学具演示和信息技术并重的方式,学生们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用动画展现乘法的演算过程,更清晰地了解3、6、9之间的倍数关系。

信息技术的加入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突破和冲击,学生可以即时与教师展开互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互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多地互动。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想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小组的合作精神。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使得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样化,也更加符合小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

英国教师在旁听的过程中认真记录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与在场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了互动,充分参与课堂之中,在课后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建议。

与此同时,英国教师还参加了数学教研组举行的教研活动。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吴剑鹰告诉记者,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在于向英国教师展现中国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据了解,中国教师往往采用集体教研的模式,首先由教师进行独立备课,再通过试教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进行备课组研讨,从而继续改进、精益求精。

在教研活动上,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老师首先介绍了教研活动的意义和流程,然后对于殷嘉滢老师本次的试教进行了点评,向她提出了鼓励与建议,充分展现了中国学校日常化的教学状态,给在场的英国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是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第四次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互访项目,提起之前交流的感受,曾多次参与其中的厉一文老师说自己收获良多。“英国的教学模式在具象化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学具的使用都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进行学习,这样的互学互鉴会带来共惠双赢的效果。”

据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校长王涣文介绍,借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契机,2018年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与英国约克郡的EBOR集团旗下学校签订了合作意向,未来将会继续开展双方合作,为中英两国的教学实践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后两周里,上海师范大学还组织上海数学教师代表与英国教师共同参加模拟数学课堂的工作坊,并就中英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讨论。2020年2月底,上海将陆续分派出70名小学数学教师及24名中学数学教师赴英格兰的中小学,在展现海派数学课堂魅力的同时,学习英国数学教学的精华所在。

近年来,英国积极推动与中国的教育交流。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自2014年执行至今,如今已步入了第六个年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表示,希望两国教育交流能够更加深入,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英国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中英人文交流行动中,让教育合作的成果惠及两国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推动中英人文交流务实发展。

(责编:李婷(实习生)、燕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